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_心包结核病例书写模板范文大全最新
1.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2.心包的常见疾病
3.心包炎简介
4.心包积液是什么引起的,怎么才能检查出病因?如何治疗?
5.临床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大串烧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指由于心包病变在心包腔内出现液态物的症状.心包积液分析对心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心包积液分析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指标如血清学肿瘤标记物、自身抗体标记物与结核标记物进行综合评价。 一 心包积液分析心包积液分析能够建立性、细菌性、结核性、真菌性、胆固醇性与恶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分析结果也应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应该检查细胞学与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 (AFP), 糖链抗原CA 125、CA 72-4、CA15-3、CA 19-9、 CD-30、CD-25等。对怀疑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应检查抗酸杆菌染色、分支杆菌培养、腺苷脱氨酶(ADA)、γ干扰素与结核的PCR检查。CEA增高,ADA(腺苷脱氨酶)降低可鉴别肿瘤与结核性心包积液。 此外,较高水平的ADA 对心包缩窄有预测价值。但是,必须认识到对结核诊断,PCR敏感性与ADA相似(75% vs 83%),但前者特异性更高(100% vs 78%)。对疑有细菌感染者,应同时做心包液与周身血液厌氧需氧菌培养3次。亲心脏PCR分析可协助鉴别性或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对心包积液的比重分析(>1015)、蛋白含量(>3.0 g/dL; 心包积液/血清 比值 >0.5)、LDH (>200 mg/dL;血清/心包积液>0.6)、葡萄糖(渗出液 vs 漏出液:77.9±41.9 vs 96.1±50.7 mg/dL )可以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但是,并不具有直接诊断价值。化脓性积液中葡萄糖值显著降低。WBC计数极低支持黏液水肿;单核细胞显著增高恶性肿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病或细胞感染者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与细菌培养相比,Gram染色特异性虽高(99%),但敏感性仅38%。联合测定上皮膜抗原、CEA与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协助鉴别反应性间皮细胞与腺癌细胞。 二 结核疾病相关标记物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测定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用于诊断结核病是困难的,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群感染率很高加上大面积接种卡介苗,许多健康人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但通常接种卡介苗后仅为弱反应,反应直径<10 mm。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愈强,作为支持结核病的根据就愈重要,特别是强阳性反应对于儿童有价值,尤其是婴幼儿;另一方面,阴性反应并不能排除结核病。 腺苷脱氨酶主用来胸腔积液的检验,但部分非结核性胸液仍有升高的特例,不能完全用来作结核性胸水的鉴别。结明实验、ICT-TB卡与TB快速卡上述都是结核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便快捷,是结核的诊断手段,但还不是诊断结核的金标准。结明实验即测定血清中脂阿拉伯甘露糖抗体;特异性较强,有人认为特异性95%以上,敏感性60%左右;ICT-TB卡用5种结核菌抗原(1种为38 kD、两种分泌蛋白和两种标记蛋白)包被层析条,故可同时检测5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同时又因这5种重组抗原纯度很高,所以检测特异性很强。TB快速卡即测定抗糖脂抗原的抗体。似乎这3种监测方法的测定性能近似。 ADA为腺苷脱氨酶,目前临床上主用来胸腔积液的检验上,用来作结核性胸水与其它的鉴别。腺苷脱氨酶在体内广泛分布,主要为催化水解腺苷为肌苷和氨的作用,据文献报道该指标在结核性胸液中明显增高,在恶性胸液中明显降低,故可用来作鉴别之用,但部分非结核性胸液仍有升高的特例,因此尚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痰涂片及心包积液标本抗酸杆菌检查是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性的涂片镜检是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直接提示,也是临床早期诊断、判定疗效、估价病情和流行病学监控十分重要的依据。 所有怀疑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痰标本及心包积液标本均应送分枝杆菌培养。 三 肿瘤疾病相关标记物 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血清是测定肿瘤标志物最常用的样品,但由于血液的稀释作用,检测的阳性率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能直接收集肿瘤组织或其附近组织分泌的体液进行测定,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在心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将血清与心包积液同时送检肿瘤标记物检查从而综合评价。 甲胎蛋白(AFP):AFP在胚胎期是功能蛋白,合成于卵黄囊、肝和小肠,脐带血含量为1000~5000 μg/L,1年内降为成人水平<40 μg/L,终生不变。原发性肝细胞癌约70%以上AFP在400 μg/L以上,多逐渐升高,亦有不高于400 μg/L,甚至在正常水平的患者。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极低。CEA l965年被发现时,认为是结肠癌的标志物(60%~90%患者升高),但以后发现胰腺癌(80%)、胃癌(60%)、肺癌(75%)和乳腺癌(60%)也有较高表达。 糖蛋白抗原是由于细胞膜成分异常糖基化而形成的抗原。 糖蛋白抗原CA50:是一种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正常组织中一般不存在,当细胞恶变时,糖基化酶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基结构改变而成为CA50标志物。正常血<20 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如66.6%的肺癌、88.2%的肝癌、68.9%的胃癌、88.5%的卵巢或子宫颈癌、94.4%胰或胆管癌,其他如直肠癌、膀脏癌等皆有70%以上是升高的。 CA125:最初认为是卵巢癌特异的,但深入研究,它也是一种广谱的标志物。正常值以35 U/mL为界,82.2%卵巢癌、58%胰腺癌、32%肺癌,及其他非妇科肿瘤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作为卵巢癌的诊断是个重要的标志物,与病程有关。 CAl5-3: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近年推出作为乳腺癌标志物,正常<40 U/mL哺乳期妇女或良性乳腺肿瘤皆低于此值。乳腺癌晚期100%,其他 期75%此值明显升高。同样,该标志物也是广谱的,可见于50%肝细胞癌、53%肺癌、34%卵巢癌患者。由于CEA在乳腺癌中也有诊断价值,如两者联合将可提高10%阳性率。 CA19-9:CAl9-9为唾液酸化的乳-N-岩藻戊糖II,是一种类粘蛋白的糖蛋白成分,与Lewis血型成分有关。血清内正常值<37 U/mL(>95%),异常升高也是在多种肿瘤出现,如79%胰腺癌、58%结肠癌、49%肝癌、67%胃癌,如胆囊癌、肺癌、乳腺癌皆有10%左右是升高的。 CA549:CA549也是乳腺癌的标志物,它是一种酸性糖 蛋白,大部分健康女性<11 U/mL,异常升高者比例并不高,可见于50%乳腺癌、卵巢癌、40%前列腺癌、33%肺癌患者。由此,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CA则还较欠缺,应联合应用其它TM。 CA72-4:CA72-4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 U/mL,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均可产生。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以>6 U/mL为 临界值。良性胃病仅<1%者升高,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达42.6%,如与CAl9-9同时检测,阳性率可达56%。 CA242: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但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细胞角蛋白19 (CYFRA21-1)细胞角蛋白是细胞体的中间丝,根据其分子量和等电点不同可分为20种不同类型,其中细胞角蛋白19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大价值,是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标志物。在肺癌的血清浓度阈值为2.2 μg/L,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7.7%、91.9%和64.9%。从组织学角度看,鳞癌的敏感性 (76.5%)较腺癌(47.8%)为高,也高于SCC对两者的诊断率。细胞角蛋白19与CEA联合应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符合率已可达到78%。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NSE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0%升高)。正常人血清NSE水平<12.5 U/mL目前,NSE已作为小细胞肺癌重要标志物之一。 四 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标记物 心包积液分析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指标如血清学肿瘤标记物、自身抗体标记物与结核标记物进行综合评价。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循环中常出现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自身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人血液中存在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核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出现阳性。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症(SS)、全身性硬皮病(PSS)。ANA测定在许多胶原病病人均可呈阳性,需进一步作抗DNA抗体和抗ENA抗体测定鉴别。 抗-dsDNA抗体(double-stranded DNA)在SLE病人的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美国风湿病学研究院把它作为SLE分类标准的指标之一。 抗-SS-A (Ro) 在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A抗体,此外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 抗-SS-B (La) 在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B抗体,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SS-B抗体一般与SS-A抗体同时出现。若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SS-A抗体而不伴有SS-B抗体的出现,此病人继发肾炎的风险较大。 抗-Sm:30%的SLE病人可检测到抗-Sm抗体,在肾炎病人和某些中枢神经严重损伤的病人也可检测到。 抗-RNP:高达50%的SLE病人和95%的MCTD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典型的MCTD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针对Sm/RNP免疫复合物的抗-RNP抗体,而往往检测不到抗-Sm抗体。 抗-Scl-70:40%的硬皮病和20-30%的全身性硬皮病患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很少在其它自身风湿性疾病中出现。 抗-Jo-1 :20-30%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30-40%的多发性肌炎患者和高达60%的多发性肌炎伴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Jo-1抗体。其它胶原性疾病中很少检出此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49%~96%的CREST综合症病人可检出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并伴有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临床报告病例中硬皮病伴有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此抗体也可呈阳性。 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对诊断肝脏疾病很有价值。95%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可检出滴度较高的抗-线粒体抗体。 小结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测定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自身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实践技能大纲:
一、职业素质: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为关怀。
二、病例集:
(一)发热
(二)皮肤粘膜出血。
(三)疼痛。(头疼,胸疼,腰疼,颈肩疼,关节疼等等。)
(四)咳嗽与咳痰。
(五)咯雪。
(六) 呼吸困难。
(七)心悸。
(八)水肿。
(九)恶心与呕吐。
(十)呕血与便血。
(十一)腹泻与便秘。
(十二)黄疸
(十三)消瘦
(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
(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六)血尿
(十七)痫性发作与惊厥
(十八)眩晕
(十九)意识障碍
三、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况: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
2.皮肤
3.浅表淋巴结
(二)头颈部
1.眼: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
2.口:咽部、扁桃体。
3.颈部:甲状腺、气管、血管。
(三)胸部
1.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胸围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胸部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胸部叩诊: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
4.胸部听诊: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5.乳房检查(视诊、触诊)
6.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7.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8.心脏叩诊: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
9.心脏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10.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脉率、脉律。
(2)血管杂音:静脉杂音、动脉杂音。
(3)周围血管征
(四)腹部
1.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外形、腹围
(3)呼吸运动
(4)腹壁静脉
(5)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呼吸运动
(4)腹壁静脉
(5)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
(4)腹部包块
(5)液波震颤
(6)振水音
3.腹部叩诊
(1)腹部叩诊音
(2)肝浊音界
(3)移动性浊音
(4)肋脊角叩击痛
(5)膀胱叩诊
4.腹部听诊
(1)肠鸣音
(2)血管杂音
(五)脊柱、四肢、肛门
1.脊柱检查
(1)脊柱弯曲度
(2)脊柱活动度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检查
3.直肠指检
(六)神经
1.神经反射
(1)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
(2)浅反射(腹壁反射)
2.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3.病理反射(Babinski征)
四、基本操作:
(一)手术区消毒、铺巾
(二)手术刷手法
(三)穿、脱手术衣
(四)戴无菌手套
(五)手术基本操作:切开、缝合、结扎、止血。
(六)清创术
(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八)脓肿切开术
(九)换药与拆线
(十)吸氧术
(十一)吸痰术
(十二)胃管置入术
(十三)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十四)导尿术
(十五)动、静脉穿刺术
(十六)胸腔穿刺术
(十七)腹腔穿刺术
(十八)腰椎穿刺术
(十九)骨髓穿刺术
(二十)脊柱损伤的搬运
(二十一)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二十二)心肺复苏
(二十三)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二十四)穿、脱隔离衣
五、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1.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速
3.窦性心动过缓
4.房性期前收缩
5.心房颤动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室性期前收缩
8.室性心动过速
9.心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
11.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12.左、右心室肥厚
13.急性心肌梗死
(二)X线平片影像诊断
1.正常胸片
2.肺炎
3.浸润型肺结核
4.肺癌
5.心脏增大: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
6.气胸
7.胸腔积液
8.正常腹平片
9.消化道穿孔
10.肠梗阻
11.泌尿系统阳性结石
12.长骨骨折
13.肋骨骨折
(三)X线胃肠道造影影像诊断
1.食管静脉曲张
2.食管癌
3.消化性溃疡
4.胃癌
5.结肠癌:
PT、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5.痰液病原学检查
6.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7.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
8.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
9.肝功能
10.肾功能
11.血清电解质
12.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13.血脂
14.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肌钙蛋白。
15.血、尿淀粉酶
16.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
17.甲状腺功能
18.乙肝免疫标志物
19.自身抗体(ANA、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
20.血气分析
21.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
19.血、尿hCG检测
六、病例分析
(一)呼吸系统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支气管哮喘
3.支气管扩张
4.肺炎
5.肺结核
6.肺栓塞
7.肺癌
8.呼吸衰竭
9.胸腔积液(恶性、结核性)
10.血胸和气胸
11.脓胸
12.肋骨骨折
(二)心血管系统
1.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4.高血压
5.心脏瓣膜病
6.结核性心包炎
(三)消化系统
1.胃食管反流病
2.食管癌
3.胃炎
4.消化性溃疡
5.消化道穿孔
6.消化道出血
7.胃癌
8.肝硬化
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0.肝癌
11.胆石病、胆道感染
12.急性胰腺炎
13.溃疡性结肠炎
14.克罗恩病
15.肠梗阻
16.结、直肠癌
17.肠结核
18.结核性腹膜炎
19.急性阑尾炎
20.肛管、直肠良变
21.腹外疝
22.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肠、肾损伤
(四)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
3.尿路感染
4.尿路结石
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6.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
(五)女性生殖系统
1.异位妊娠
2.盆腔炎性疾病
3.子宫颈癌
4.子宫肌瘤
5.卵巢癌
6.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7.前置胎盘
8.胎盘早剥
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0.自然流产
11.子宫内膜癌
12.产后出血
13.子宫内膜异位症
(六)血液系统
1.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急性白血病
4.淋巴瘤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七)代谢、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糖尿病
(八)神经系统
1.脑出血
2.脑梗死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急性硬膜外血肿
5.颅骨骨折
(九)运动系统
1.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2.大关节脱位
3.颈椎病
4.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风湿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类风湿关节炎
(十一)儿科疾病
1.肺炎
2.腹泻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
5.小儿惊厥
6.新生儿黄疸
(十二)传染病
1.性肝炎
2.细菌性痢疾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肾综合征出血热
5.艾滋病
(十三)其他
1.软组织急性化脓染
2.急性乳腺炎
3.乳腺癌
4.一氧化碳中毒
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6.中毒
心包的常见疾病
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1一般资料
姓名:刘文武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 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8.7%。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g/L。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20.1umol/l,DBIL15.1umol/l,IBIL5.0umol/l,ALP1.5u/l,GGT32.2u/l,BUN7.388mmol/l,CREA54.2umol/l,BUN/Crea136,尿酸716umol/l,K+3.3mmol/l,Na+132.2mmol/l,CL-101.6。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入院后诊疗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与分析:
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
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
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性肝炎为主,主要以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丁型肝炎(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HAV)和戊型肝炎(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
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
5. 相关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
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
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
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意识障碍、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的肾脏损害,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等做出了诊断并做了仔细的鉴别诊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可安排出以下治疗方案:
1. 嘱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和减少感染的机会;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适当限制水、盐的摄入。
2.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等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行保守治疗,行护肝治疗,治疗防治原发病的再发,防止肝脏炎症坏死的发生和继续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以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患者肝炎已治愈,检查未见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想关表现,所以不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会加快肝功能的衰竭,应用需十分谨慎。
4. 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限制水钠的摄入,暂不联合使用利尿剂,应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可能早的防止其增多,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不慎而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及血浆,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腹水的消退。
5. 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要积极防止曲张静脉的破裂。保守治疗可取服用****以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12mmHg。保守治疗预防出血无效时可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6.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没有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手术方式主要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断流手术。但是该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但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该患者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可加重机体负担,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且据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这类病人重点应行内科护肝治疗,若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为了预防首次急性大出血,可酌情考虑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手术。
7. 因患者严重脾肿大,并且合并脾功能的亢进,应行脾切除术。但是脾切除术后应密切注意相关并发症如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远期的凶险染等。
8. 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可替换病肝,又可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依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受到肝源短缺,手术有风险,费用昂贵等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患者有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2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各种基础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尤其经常有以上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
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2.1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2 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心包炎简介
心包疾病谱包括先天性心包缺如、心包炎(干性、渗出性、渗出-缩窄性与缩窄性)、肿瘤性与囊肿。病因学分类包括:感染性、全身自身免疫疾病伴心包炎、2型自身免疫疾病、邻近器官疾病伴心包炎、代谢疾病伴心包炎、妊娠合并原因不明心包积液(少见)、外伤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疾病(原发性、继发性)等。 在胚胎时期原始腔隙未能和其他腔隙隔合成心包,而单独形成一个空腔,以后就可发展成为心包囊肿。囊肿壁多菲薄透明,外壁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壁为单层的间皮细胞,其上有血管分布,类似心包组织,囊内含有澄清或淡**液体,偶见血性液体。心包囊肿比较少见,约占纵隔肿瘤与囊肿的8.9%,纵隔囊肿的17%。其发病率较低的原因,除本病少见外,尚因多数无症状,有的囊肿小又与纵隔阴影互相重叠,不易被发现,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多为其他原因胸部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为心悸、气短、咳嗽及心前区不适,也有患者可查见心电图异常,可能与肿物压迫有一定关系。少数病例因囊肿压迫膈神经而使患侧季肋部痛,并向肩部放射,疑似慢性胆囊炎;有的病例可因过劳或体位改变而使疼痛加剧;如果囊肿发生破裂可并发炎症表现。
胸部X线检查在心膈角处有明显阴影,深呼吸和体位改变可见阴影形态和大小都有明显改变。 适应证、禁忌证与方法
1.在心包穿刺术项下指南首次指出主动脉夹层伴心包积血是心包穿刺的禁忌证(可使夹层血肿扩大),该类病人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2.指南建议应尽可能在心导管室X线与心电图监视下做心包穿刺,因常用的穿刺针连接心电图导联记录心包腔内心电图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3.建议用剑突下径路,以防损伤胸膜、冠状动脉与乳内动脉。
4.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L,以防急性右室扩张。
5.急性心脏压塞为争取时间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引流。
6.如需持续引流,可经软性J字形导丝引入扩张管,然后插入多孔猪尾巴导管(导丝位置应通过两个投射位确认),待心包引流液小于25ml/d时拔除导管。
7.外伤性心包积血与化脓性心包炎均应及时作外科引流。
8.对心包积液量较少(200~300ml或<200ml)者使用切线进路侧位观察心外膜晕轮现象可增加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 1.除常规检查、培养与找癌细胞外,对疑有恶性肿瘤者应测定CEA,AFP,糖类抗原CA125,CD-30,CD-25等。
2.CEA增高,ADA(腺苷脱氨酶)降低可鉴别肿瘤与结核。
3.对结核诊断,PCR敏感性与ADA相似,但前者特异性更高。
4.对疑有细菌感染者,应同时做心包液与周身血液厌氧需氧菌培养三次。
5.亲心脏PCR分析可协助鉴别性或自身免疫性心包炎(证据B,II a类)。6.化脓性积液中葡萄糖值显著降低。
7.WBC计数极低支持粘液水肿;单核细胞显著增高支持恶性肿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病或细胞感染者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8.与细菌培养相比,Gram染色特异性虽高(99%),但敏感性仅38%。
9.联合测定上皮膜抗原、CEA与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协助鉴别反应性间皮细胞与腺癌细胞。 1.病程大于三个月者称慢性心包炎。
2.除非合并心脏压塞,否则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疲倦、心悸、胸部不适)。
3.对反复发作的症状性患者应进行球囊心包切开或心包切除治疗(证据B,II b类指征)。 1.复发性心包炎包括以下类型:①间歇发作性;②持续性。
2.有以下表现者支持有免疫功能障碍:①潜伏期持续数月;②存在抗心脏抗体;③类固醇激素治疗很快显效且同时存在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等。3.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试用秋水仙碱以预防复发,推荐剂量为2mg/d治疗一或两天,随后1mg/d(证据B,I类指征)。皮质激素仅适用于严重病例。1~1.5mg/ kg·d),至少使用一个月,如效果不佳可并用硫唑嘌呤(75~100mg/d)或环磷酰胺。皮质激素起始剂量应大,减量应慢,在减至一定维持量时可合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防症状反跳。难治性重症病例可行心包切除术,术前应先停用皮质激素数周。 1.强调指出,快速积聚的少量积液或积血可发生急性心脏压塞,主要症状是低血压或休克,而缓慢积聚的大量积液却可无明显症状。前者可称为“外科性”压塞,大多由心包出血或积血引起,后者称“内科性”压塞,大多由炎症引起。
2.无炎症改变(典型胸痛、心包摩擦音、发热、弥漫性ST段抬高)的心脏压塞多为恶性积液。
3.心包内积血与血栓形成时典型超声透光区可消失,故可漏诊心脏压塞。经食管超声检查可揭示真相。
4.低血容量、心动过速可促发心包积液病人出现心脏压塞,故应及时治疗。
5.快速静脉输液可暂时性缓解急性心脏压塞症状,但一旦诊断应立即作心包穿刺引流。 1.过去认为心包增厚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必要诊断条件,但Mayo医院外科大组手术病例分析显示18%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并无心包增厚。
2.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表现是疲倦、气短、末梢水肿与腹胀,失代偿期患者才有静脉淤血、肝肿大、胸腔积液与腹水。
3.鉴别限制性心肌病与缩窄性心包炎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多普勒超声测定在前负荷改变或不改变时的呼吸周期改变[3]、MRI或CT亦有帮助。
4.弥漫性严重钙化粘连者外科手术危险性高,且易损伤心脏,另一方法是使用激光切削术。可适当保留严重钙化与瘢痕区,以防过度出血。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心肌广泛纤维化与萎缩,故应争取尽早手术。 一、性心包炎
1.为欧洲最常见的心包炎病因,可为直接侵犯或免疫反应的结果。
2.心包积液和/或心包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性心包炎的必要条件,这主要依据PCR或原位杂交技术(证据B,II a类指征)。血清抗体滴度增加4倍可提示但不能确诊性心包炎(证据B,II b类指征)。
3.指南指出性心包炎禁用皮质激素治疗,推荐使用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
二、细菌性心包炎
1.细菌性心包炎或化脓性心包炎大多源于身体其它部位感染或败血症,一旦怀疑或确诊细菌性心包炎应即进行心包穿刺与送验。
2.本病应在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情况下,优先考虑经剑突下行心包切开,以彻底引流,并同时切除增厚的心包;仅轻症病例可施行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并灌注抗生素与尿激酶。
三、结核性心包炎
1.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诊断主要依据心包液或组织中找到分枝杆菌和/或有干酪样肉芽肿。
2.PCR测定可在<1ml的心包液中辨认结核分枝杆菌的DNA。
3.心包液γ干扰素与腺苷脱氨酶浓度升高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心包活检比心包液诊断敏感性高,有助于快速诊断。
5.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阴性率可达25%~33%,阳性率亦达30%~40%,故诊断价值不大。
6.结核性心包积液呈三高现象:高比重、高蛋白含量与高白细胞计数(0.7~54×109/L)。
7.抗结核的联合药物治疗仅适用于确诊或高度可疑病例。
8.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联合使用皮质激素可减少手术治疗的需求与降低死亡率(证据A,II b类指征)。如果使用,那么的用量必须相对要大[1~2mg/(kg·d)],这是因为利福平可以增强皮质激素的肝脏代谢。上述剂量应用5~7天,然后逐渐减量,疗程为6~8周。
9.经上述治疗仍出现心包缩窄表现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证据B,I类指征)。 1.增强CT或CT与淋巴管造影结合可对胸导管部位作出定位并显示淋巴管与心包的连接部位。
2.心胸手术后的乳糜心包可用心包穿刺与进食中链甘油三酯治疗,内科治疗失败者可施行心包-腹膜开窗术;对胸导管径路可精确定位者,可在横隔上进行结扎与切除。
心包积液是什么引起的,怎么才能检查出病因?如何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急性心包炎 2.1 特发性心包炎 2.2 感染性心包炎 2.3 化脓性心包炎 2.4 胶原病性心包炎 2.5 尿毒症性心包炎 3 慢性心包炎 3.1 慢性非缩窄性心包炎 3.2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1 拼音
xīn bāo yán
心包炎(pericarditis)可由病原微生物经血道感染或其毒性代谢产物的作用而引起,心肌坏死亦可波及心外膜引起炎症反应;此外,心包炎亦可因外伤而发生。一般而言,心包炎并非独立性疾病,而大多是一种伴发疾病。
2 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acute pericarditis)大多为渗出性炎症,常形成心包积液,其性质依引起心包炎的原因而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根据渗出物的性质可对其基本疾病作出判断。
2.1 特发性心包炎特发性心包炎(idiopathic pericarditis)为最常见的心包炎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心包炎的1/3。其病因尚未明了,可能由、变态反应或毒素引起。临床上,急性发病,有发热、胸骨后疼痛,听诊可闻心包摩擦音,并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病变
此型心包炎是一种纤维素性心包炎,依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形成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出血性渗出物。镜下,心外膜充血,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3病例可复发,可导致心包愈著,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2.2 感染性心包炎(1)性心包炎:多数性心肌炎(尤其柯萨奇引起的心肌炎)除心肌病变外,往往引起心包炎症,其病变与特发性心包炎颇为相似,并常发生钙化,形成钙化性缩窄性心包炎。
(2)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tuberculous pericarditis)多见于青年男性,约占所有心包炎的7%。发病潜隐,低热,血沉加速而无白细胞增多。
结核性心包炎大多经血道感染,或由肺门淋巴结结核蔓延而来,经淋巴道感染者少见。
病变
此型心包炎多形成浆液性、出血性心包积液,由于慢性炎症使心包组织疏松,积液有时可达1L以上。有的病例可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心包表面充血、混浊,擦去纤维素,可见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镜下,心外膜及心包壁层均可检出结核结节。心肌大多早期被累及。积液可全部或部分被吸收,心包两层互相粘连,可完全愈著。自用抗结核化疗以来,心包钙化已极少见到,而在过去则是典型的变化。
2.3 化脓性心包炎由于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用抗生素治疗,化脓性心包炎(purulent pericarditis)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仅约占所有心包炎的0.5%,大多见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此型心包炎多由化脓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引起,但有时真菌亦可引起本病。
病变
多为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常导致心包积脓,可波及心肌。肉眼可见整个心外膜表面被一层厚的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覆盖。
2.4 胶原病性心包炎(1)风湿性心包炎:风湿热常侵犯心脏,而心外膜几乎总被累及,发生风湿性心包炎,但临床上仅约15%的病例被确诊。病理变化早期多表现为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晚期心包两层可瘢痕化而互相愈著(详见风湿病)。
(2)狼疮性心包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心包最常被累及,将近50%病例发生狼疮性心包炎(lupus pericarditis)。最常表现为纤维性心包炎(fibrous pericarditis),亦可为纤维素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后两者特别多见于伴有狼疮性肾炎和尿毒症的患者。此种心包炎可出现或不出现症状。镜下,可见心外膜结缔组织纤维素样坏死,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偶见苏木素小体。此类患者常伴有狼疮性心内膜炎。
2.5 尿毒症性心包炎约5%急性和30%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尿毒症性心包炎(uremic pericarditis),患者的血液残余氮值常超过85.68mmol/L。
从发病机制分析,本病是排泄性心包炎。当肾功能衰竭时,机体内的“尿毒症毒素”(何种毒素尚未定论,可能是尿素、胍、多胺等)大量蓄积,于是心包、胃粘膜及肺的毛细血管床均参与排毒过程,结果导致这些器官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病变
此型心包炎为纤维素性炎症。急性期,肉眼观,可见心包表面有很细的纤维素沉积,继而聚集成绒毛状。镜下,心包组织内可见稀疏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约5天后,富含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从心外膜及心包壁层长入纤维素性渗出物内。尿毒症若得到及时治疗,则心包炎可完全恢复,否则可形成瘢痕,心包两层互相愈著。
3 慢性心包炎临床上,慢性心包炎(chronic pericarditis)指持续3个月以上的心包炎症,多由急性心包炎转变而来;此型心包炎又可分为两型:
3.1 慢性非缩窄性心包炎引起慢性非缩窄性心包炎(chronic non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的原因有:结核病、尿毒症及胶原病;真菌亦可引起。此型心包炎多由急性心包炎演变而来,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包积液,较少发生心包愈著。由于炎症及瘢痕形成过程破坏了心包的吸收能力,而且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由于其渗透压升高而使积液产生增多。然而,由于积液生成缓慢,心包壁能逐渐适应,不致妨碍心脏活动,因此,临床症状不太明显。
3.2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hronic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的特点是由于渗出物机化和瘢痕形成(有时还伴有钙化)而导致心包压力持续性升高,妨碍心脏的舒张期充盈。此型心包炎多见于男性,年龄21~40岁。半数病例原因不明,临床上,大多无急性期表现。在已知原因的病例中,多为结核性心包炎,其它感染性或外伤性心包炎较少见。
病变
临床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大串烧
一、结核性心包炎 通常由纵隔淋巴结结核、肺胸膜结核直接蔓延而来。临床特点是发病较缓慢,毒血症症状较轻,渗出液多为大量,且多为血性,病程经过较长,最后常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是:①长期不规则发热、软弱、疲乏、盗汗、体重减轻,发热虽然较高,但患者往往无严重的中毒面容;②有心包外结核的存在,最常见者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淋巴结结核;③心包渗出液为中等或大量,可达1000ml或更多,呈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血性,虽经多次抽液,仍有重行积聚的倾向;④心包渗出液培养或动物接种可发现结核杆菌,阳性率为 25%-50%;⑤抗结核治疗后良好,易形成慢性缩窄性 心包炎。 二、性,心包炎 性心包炎近年有增多的趋势,甚至有人称"性心包炎为目前心包炎中的首位"。多有以下特点作为诊断线索:①有感染的病史,在感染后l-3周内产生心包积液;②可与性 心肌炎及(或)心内膜炎同时发生;③心包积液量不太多,可为一过性的,但可以再发。一般无明显心包填塞症状,积液可为血性;④轻者可毫无症状,也可有心前区隐痛,重者心前区剧痛,类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⑤病程较短,一般为6~7周可自行痊愈;○6根据血清与心包积液的补体结合试验效价增高,可作诊断。柯萨奇可从患者粪便与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出,也有助于此病的诊断;○7预后良好,很少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三、化脓性心包炎 化脓性心包炎是病情经过急重,预后较差的心包疾病,只有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二方有治愈的希望。致病菌大多为金**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心包炎常继发于下述情况之一所致:①胸腔内化脓染,如肺炎、脓胸、纵隔 脓肿,胸骨、肋骨或脊柱的骨髓炎等直接蔓延至心包;②血源性(败血症)播散至心包;③心包穿人性损伤污染;④腋下脓肿或肝脓肿、蔓延或穿过隔肌引起心包化脓感染。但也有不少未查出原发病灶。心包渗液为脓性或脓血性,常能找到化脓性细菌一心包积液培养在病原学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化脓性心包炎常被原发病掩盖,在所有的心包炎中是较易误诊与漏诊。化脓性心包炎具有如下特点为诊断线索: ①败血症或其他化脓染发生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想到化脓性心包炎的可能;②化脓染时,一旦出现心音遥远,心脏浊音界扩大,应及时进行B超检查;③化脓染患者一旦出现心前区疼痛或兼有心前区皮肤轻度水肿,体检发现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征,则大致可确定化脓性心包炎的存在。但不典型病例也可误诊。 误诊或漏诊的原因可能为:①原发染灶或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比较突出,以致对心包炎的体征未及注意而致漏诊;②起病缓慢,一般中毒症状不太严重,或由于病初心包积液中未见有大量脓细胞,或者心包积液为血性,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对可疑病例应进行心包积液细菌学培养以明确诊断。 四、风湿性心包炎 风湿性心包炎多发生于青年人,而中老年人少见。临床上诊断为单纯性风湿性心包炎少见,常合并风湿性心肌炎与心内膜炎,即所谓风湿性全心炎,且风湿性心肌炎与心内膜炎临床征象较突出。风湿性心包炎也常与心脏外风湿变并发,如多发性关节炎。风湿性心包炎可为干性(纤维素性)或渗出性(浆液纤维素性入风湿病患者突然出现体温升高、血沉加快、心脏搏动与呼吸明显加速,提示风湿病活动性加重。心包摩擦音常常持续短暂时间而消失,或时隐时现,因此临床上可被忽略。风湿性心包炎渗出液通常为浆液性,极少为血性,液量一般为少量或中等量,不超过300ml。但偶尔也可为大量,达到或超过1000ml。如渗液量少通常在2-3周内可自行吸收。风湿性心包炎痊愈后,一般只引起局限性松弛性的粘连,不累及整个。已包,不妨碍心脏功能。风湿性心包炎与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主要依据风湿热的表现,发病较急、病程较短,以及水杨酸制剂的良好效果和较好的预后。 五、尿毒症性心包炎 国内文献报告尿毒症患者12.9%-35%合并尿毒症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是一种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的无菌性炎症。常发生于慢性肾炎尿毒症过程中,一般认为由于体内氮代谢产物与酸类蓄积,刺激心包膜而引起纤维素渗出物所致。通常渗出液量较少,主要体征为在心底部、心前区或局限于狭小的区域听到心包摩擦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或仅有压迫感,由于尿毒症症状相当明显,心包本身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心包摩擦音常为尿毒症的后期表现,若尿毒症的原因为可逆性,则一旦肾功能改善后,心包摩擦音可消失。 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多发生在该病的急性期,但也可见于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心包炎多数为干性,主要体征为心包摩擦音,痊愈后遗留心包粘连增厚。如发生心包粘连积液,多为浆液纤维素性,少数为血性,积液可达数百毫升,细胞分类以中性分叶粒细胞为主。周围血液内及(或)心包渗出液内找到狼疮细胞,可确定此病的诊断。本病须与风湿性及结核性心包炎相区别。游走性关节疼痛、发热、血沉加快。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与风湿性心包炎相似,但根据特征性的面部红斑、白细胞减少、肾脏损害等,应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面部蝶形红斑及红斑狼疮细胞的发现。则可肯定诊断。本病与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后者常有心包外结核病、积液量较大、积液中可找到结核杆菌,本病主要根据多个器官损害的征象、面部蝶形红斑及(或)狼疮细胞的发现,血清抗核抗体效价升高等。 七、放射性心包炎 纵隔X线放射治疗后可引起放射性心包炎,有时可引起心包缩窄。在放射治疗后经过一段潜伏期(4 ~ 6周)然后发病。可并发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取决于放射部位和剂量的大小。即刻反应(数小时至数月月起急性心包炎。延迟反应(数月至数年则可引起急性心包积液、心包缩窄等。迟发性心包积液多发生在照射量 40 Gy/S 以上的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平均7 ~ 10年,最长达17年。心包积液为非特异性炎症渗出液,心包病理活检亦为非特异性炎症病变。诊断可根据放射治疗史,心包积液特点和排除其他原因的心包积液而确定。必要时进行心肌活检有助于诊断。 八、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本病又称为特发性心包炎或急性良性心包炎。病因不明,感染和感染后发生的过敏的反应,可能是主要病因。起病多急骤,表现为心前区痛,呈较剧烈的刀割样痛,发热,呼吸困难等。心包摩擦音是最重要的体征。多在24 ~ 48 h后消失,但也有持续数周或数月之久的。心包积液一般为小量乃至中等量,很少产生心脏填塞。但也可有大量积液引起心包填塞者。心包积液为浆液性,呈草**、暗**、葫拍色,也可为血性,细菌检查阴性。本病可自行痊愈,但可多次反复发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地控制症状,一般不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对于不典型病例,不经过详细的检查与长期观察,不可轻易作出急性非特异性,已包炎的诊断。此病须与风湿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九、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情经过良好。典型病例发生在心。肌梗死后数周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胸痛、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心包炎、胸膜炎与肺炎等。此综合征须与急性。乙肌顾并发心包炎相区别,后者心包摩擦音发生较早(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 ~ 4d出现),持续时间短较易消失,一般不引起。已包积液;而本综合征心包摩擦音出现较晚(大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 ~ 11周),持续时间较久(7 ~ 10 d或数周),有些并发左侧胸腔积液,有些病例有心包积液。 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在心脏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二尖瓣分离术)后 10 d至4周间,患者可出现发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等症状。其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机理认为与自身免疫作用有关。实验室检葫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地反应蛋白试验阳性等改变。半数病例出现心包摩擦音,有些病例则出现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未能证明有细菌存在。症状常能自行缓解。本病预后良好。 十一、肿瘤性心包炎 癌性心包炎近年有增多趋势,主要见于老年人一动包肿瘤往往为继发性,其原发性肿瘤通常为乳腺癌、支气管癌与腹腔脏器癌,但身体任何部位的癌瘤均可转移至心包。心包积液常为血性,可为大量,虽经反复穿刺抽液仍可再重新渗出积聚。如患者年龄较大,且体内有原发癌,发病缓慢隐袭,心前区疼痛轻微或不明显,心包积液为血性,应考虑心包转移癌的可能性。如在心包积液中找到癌细胞则诊断明确。有些病例由于癌组织崩溃或混合感染可引起发热,如同时原发癌隐蔽,则须与结核性心包炎相鉴别。 十二、心包积水 非炎症性漏出液积聚于心包中,称为心包财。可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缺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心包积水通常为全身性水中的一部分。纵隔肿瘤防百心包静脉与淋巴管的畅通,也可以引起心包积水。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视病因不同而异,心包积液量少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易被原发病的症状所掩盖。感染性者多有发热、出汗、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结核性者常起病缓慢,有午后潮热、盗汗、消瘦、衰弱等。化脓性者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大汗、衰弱等中毒症状;而非感染性者全身毒性症状较轻。在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干性心包炎)阶段多有胸痛,其部位常位于心前区、胸骨后或左肩肿区,疼痛性质呈锐痛或钝痛,深呼吸、咳嗽、左侧卧位时疼痛加剧,坐位及躯体前倾时减轻。性或"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疼痛多较严重,有时难以忍受;相反,尿毒症、红斑狼疮性、结核性心包炎胸痛较轻。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时常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心包摩擦音。渗出性心包炎阶段时,胸痛可减轻甚至消失,但可出现邻近器官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干咳等厂心包积液超过300 ml,则心浊音界增大,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尖搏动点在心浊育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触及,心音遥远,有时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舒张早期心包叩击音。Ewart征,在背部左肩肿角下呈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Rotch征,在胸骨右缘第3-6肋间出现实音。大量心包积液可产生心包填塞征象,其发生的缓急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积液量的多少积聚的快慢而定,如果在短期内出现心包积液,即使300-400ml也可产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相反若渗液缓慢,心包囊有足够时间与之伸展,积液甚至超过1000ml,而心功能尚可无影响。急性心包填塞主要表现为排血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常伴有心动过速和静脉压不断上升。亚急性和慢性心包填塞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和下肢水肿、奇脉和静脉压显著增高等。 二、实验室和器械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当心包积液量超过300ml时,心脏正常轮廓消失,心影呈三角形或梯形扩大,卧位时心底部阴影加宽,立位时缩窄,心搏显著减弱,往往与心底部大血管的正常有力搏动呈鲜明的对比。心包积液量少时,在病程进行中需要重复X线摄片,做前后对比,较易发现心脏阴影增大。 2、超声心动图 当心包积液超过 50 mL时,就能发现心包腔内有异常液性暗区而确诊,且能观察到脏运动明显增强,这是由于消除了正常心包对心脏活动的限制作用。大量心包积液时可出现心脏摇摆综合征。且能粗略估计积液量。 3、心电图 渗出性心包炎时常为窦性心动过速、普遍性低电压。在疾病的早期,各导联S-T段弓形上升(aVR降低),T波高耸。 4、线计波摄片 根据波形的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心肌疾病与心包疾病(心包粘连、心包积液)。 5、诊断性心包穿刺 如经上述检查肯定为心包积液,则须做诊断性心包穿刺,证实心包积液的存在,进一步明确病原学诊断,解除心脏填塞的症状。 6、心包活检 主要指征为病因不明而持湖间较长的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组织学、细菌学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病例分析
NO.1
病例摘要:
男性,60岁,劳累后胸骨后疼痛3年,加重伴大汗2小时。
患者4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后性胸骨后疼痛,被迫停止活动后可缓解。患者于2小时前搬重物时突然感到胸骨后疼痛,压榨性,有濒死感。休息与口含均不能缓解,伴大汗、恶心,呕吐过两次,为胃内容物。二便正常。
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
查体:T36.8℃,P101次/分,R20次/分,BPl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表情痛苦,平卧位,无紫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有期前收缩5~6次/分,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肺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心电图示:STV1~5升高,QRSV1~5呈Qr型,T波倒置和室性早搏。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5分)
2.室性期前收缩。(1分)
3.心功能1级。(0.5分)
(二)诊断依据
1.典型心绞痛史,疼痛持续2小时不缓解,休息与口含均无效,有吸烟史(危险因素)。(1分)
2.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性期前收缩。(2分)
3.查体心界不大,有期前收缩,心尖部有第四心音。(1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心绞痛。(2分)
3.夹层动脉瘤。(2分)
3.急性心包炎。(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继续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动态变化。(1分)
2.化验心肌酶谱。(1分)
3.凝血功能检查,以备溶栓抗凝治疗。(1分)
4.化验血脂、血糖、肾功、超声心动图检查。(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绝对卧床休息3—5天,持续心电监护,低脂半流食。(1分)
2.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无出凝血障碍及溶栓禁忌证,可用尿激酶、链激酶或t-PA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溶栓后用肝素静滴,口服阿期匹林。(1分)
3.吸氧,解除疼痛:或,静滴;消除心律失常:利多卡;有条件和必要时行介入治疗;保持大便通畅。(1分)
NO.2
病例摘要:
男性,10岁,外伤后右肘肿痛,活动受限一小时。
患儿一小时前奔跑中向前跌倒,手掌着地后,诉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遂来急诊就医。
急诊室检查:尚能合作,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有轴心挤压痛。肘前方可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桡动脉搏动稍弱,右手感觉运动正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4分)
(二)诊断依据
1.典型受伤机制。(2分)
2.局部压痛及轴向挤压痛,并触及骨折近端。(1分)
3.肘后三角关系正常。(1分)
二、鉴别诊断:5分
肘关节后脱位。(5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右肘侧位X线片,明确诊断。(4分)
四、治疗原则:3分
手法复位(3分)
NO.3
病例摘要:
女性,28岁,怕热,多汗,心悸,易激动3月,加重2周。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心悸,说话多,易怒、失眠,2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多食,劳累后心悸,夜间有时憋醒。病后大便每日两次,成形便,体重减轻8kg。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初潮14岁,4~6天/30天,近一年闭经,家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T37℃,P110次/分,R26次/分,BP110/60mmHg。发育正常,消瘦,自动体位,皮肤潮湿,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球突出,闭合障碍,唇无紫绀,甲状腺Ⅱ°肿大,质软,无结节,两上极可及震颤,可闻血管杂音,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正常,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150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双膝、跟腱反射亢进,双Babinski征(-)。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Gres病。(2分)
2.甲亢性心脏病。(2分)
(二)诊断依据
1.Gres病:有多食、多汗怕热、易怒等病史。心率快,脉压大,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有震颤及血管杂音。(2分)
2.甲亢性心脏病:Gres病伴有劳累后心慌、气短明显,夜间有憋醒;心界稍向左大,心率150次/分,提示心房纤颤。(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继发甲亢。(2分)
2.单纯性甲状腺肿。(2分)
3.冠心病。(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T3、T4、TSH和TGAb、TPOAb。(2分)
2.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1分)
3.心肌酶谱,血离子生化。(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分)
2.对症治疗:控制心衰:利尿,强心,扩血管。(1分)
NO.4
病历摘要:
女性25岁,间断低热、乏力、咳嗽一个月。
一月来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痰中带血,自觉午后发热,多次自测体温不超过38.0℃,乏力,盗汗,食欲较差,体重有所下降,口服消炎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既往体健,无结核病接触史,无肝炎、肺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T37.5℃P79次/分R22次/分BP120/70mmHg。慢容,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上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水泡音,心率79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末触及。
检查:血常规:Hbl25g/LWBC8×109/L;胸片:右上肺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右上肺浸润性肺结核(4分)
(二)、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表现,右上肺呼吸音粗。(2分)
2.胸片:右上肺絮状影,边缘模糊。(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肺炎。(2分)
2.肺癌。(2分)
3.肺炎性瘤。(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痰找结核杆菌。(2分)
2.血沉,PPD。(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2分)
2.支持疗法。
(1分)
NO.5
病例摘要:
女性,27岁,停经50天,间断阴道出血一周,突然下腹剧痛,伴头晕1小时。
平素月经规律,颜色及血量均正常,无痛经。末次月经2002年9月10日,于10月23日开始阴道出血,量较少,色暗且淋漓不净。四天来常感头晕,乏力及下腹痛。二天前曾到某中医门诊诊治,服中药调经后阴道出血量增多,但仍少于平时月经量。今晨感到下腹剧痛,下坠时,头晕,并昏倒,遂来急诊。
月经14岁初潮,量中等,无痛经,24岁结婚,孕2产0,末次生产2年前,带环3年。
既往体健,否认心、肝、肾等疾患。
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80/50mmHg。急容,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外阴有血迹,阴道畅,宫颈光滑,有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稍软,可活动,轻压痛,子宫左后方可及6cm×6cm×7cm不规则包块,压痛明显,右侧(-),后陷凹不饱满。
化验:尿妊娠(±),Hb91g/L,WBC10.3×109/L,Plt150×109/L。
B超:可见子宫左后7.7×6.4cm囊性包块,形状欠规则,无包膜反射,后陷凹有液性暗区。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左侧输卵管妊娠。(3分)
2.急性失血性休克。(1分)
(二)诊断依据
1.有停经史和阴道不规则出血史,突发下腹痛,伴有急性失血和休克表现。P分)
2.宫颈举痛,子宫左后可触及包块,B超可见囊性包块,后陷凹有液性暗区。(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2分)
2.外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穿孔。(2分)
3.内科腹痛:急性肠炎、菌痢。(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后穹窿穿刺。(2分)
2.尿、粪常规。(1分)
3.必要时内镜超声协助。(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休克:输液,必要时输血。(1分)
2.开腹探查,清洗腹腔.左输卵管切除。(2分)
病史集
NO.1
简要病史:男性,28岁,右下腹痛伴恶心一天。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不洁饮食等。(1分)
2.腹痛性质,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及缓解因。(3分)
3.恶心有无呕吐,呕吐物性状。(2分)
4.伴随症状,有无发热、腹泻、腰背部不适、有无呼吸困难及头痛、头晕。(2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体重、饮食情况、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及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肝胆及胃肠病史。(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2
简要病史:女性,28岁,阵发性心悸1年,再次发作半小时。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激动,劳累等。(1分)
2.心悸发作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发作时脉率和脉律?是否突发突止?如何恢复(如大吸气后憋住用力呼气或恶心、压眼球等)?血压如何?(3分)
3.本次发作与上述症状有何异同。(1分)
4.伴随症状,是否发作时伴随头晕、心前区疼痛、乏力、呼吸困难等。(2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检查如心电图所见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治疗情况如何?每次如何缓解?(1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病史和精神应激史。吸烟及饮酒情况。(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3
简要病史:男性,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饮食习惯,居住地区等。(2分)
2.吞咽困难的特点,与饮食的关系,持续时间与缓解因素。有无消瘦,呕吐、反酸、烧心等。(3分)
3.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及呼吸困难,有无发热咳嗽及心悸等。(2分)
4.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等。(1分)
5.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和其它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及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神经性厌食、结核病、反流性食管炎、胃肠疾病等。(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4
简要病史:男性,50岁,间断大便带血和排便不畅感3个月。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饮食习惯,居住地区等。(1分)
2.大便性状,大便色泽及便血量。(2分)
3.排便不畅是否为渐进加重,是否有腹胀、腹痛和下坠感。(2分)
4.伴随症状:是否有消瘦、头晕、乏力、发热。(2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和其它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及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肛肠病史及血液病史。(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5
简要病史:男性,20岁,右上腹外伤5天,突发心慌、面色苍白3小时。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机制,受伤的细节,包括受力方向、体位。(2分)
2.受伤后的一般状态:意识状态,是否有腹痛及性质。(2分)
3.受伤后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等。(2分)
4.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及呼及困难,其它合并伤的表现。(1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和其它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处理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肝胆疾病、出血性疾病史。(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