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万能答题模板-答题公式

2.在心包积液理抽出的血水里,有癌细胞是什么癌

3.临床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大串烧

4.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5.肝结核简介

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_心包结核病例书写模板范文大全最新

一、结核性心包炎 通常由纵隔淋巴结结核、肺胸膜结核直接蔓延而来。临床特点是发病较缓慢,毒血症症状较轻,渗出液多为大量,且多为血性,病程经过较长,最后常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是:①长期不规则发热、软弱、疲乏、盗汗、体重减轻,发热虽然较高,但患者往往无严重的中毒面容;②有心包外结核的存在,最常见者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淋巴结结核;③心包渗出液为中等或大量,可达1000ml或更多,呈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血性,虽经多次抽液,仍有重行积聚的倾向;④心包渗出液培养或动物接种可发现结核杆菌,阳性率为 25%-50%;⑤抗结核治疗后良好,易形成慢性缩窄性 心包炎。 二、性,心包炎 性心包炎近年有增多的趋势,甚至有人称"性心包炎为目前心包炎中的首位"。多有以下特点作为诊断线索:①有感染的病史,在感染后l-3周内产生心包积液;②可与性 心肌炎及(或)心内膜炎同时发生;③心包积液量不太多,可为一过性的,但可以再发。一般无明显心包填塞症状,积液可为血性;④轻者可毫无症状,也可有心前区隐痛,重者心前区剧痛,类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⑤病程较短,一般为6~7周可自行痊愈;○6根据血清与心包积液的补体结合试验效价增高,可作诊断。柯萨奇可从患者粪便与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出,也有助于此病的诊断;○7预后良好,很少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三、化脓性心包炎 化脓性心包炎是病情经过急重,预后较差的心包疾病,只有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二方有治愈的希望。致病菌大多为金**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心包炎常继发于下述情况之一所致:①胸腔内化脓染,如肺炎、脓胸、纵隔 脓肿,胸骨、肋骨或脊柱的骨髓炎等直接蔓延至心包;②血源性(败血症)播散至心包;③心包穿人性损伤污染;④腋下脓肿或肝脓肿、蔓延或穿过隔肌引起心包化脓感染。但也有不少未查出原发病灶。心包渗液为脓性或脓血性,常能找到化脓性细菌一心包积液培养在病原学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化脓性心包炎常被原发病掩盖,在所有的心包炎中是较易误诊与漏诊。化脓性心包炎具有如下特点为诊断线索: ①败血症或其他化脓染发生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想到化脓性心包炎的可能;②化脓染时,一旦出现心音遥远,心脏浊音界扩大,应及时进行B超检查;③化脓染患者一旦出现心前区疼痛或兼有心前区皮肤轻度水肿,体检发现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征,则大致可确定化脓性心包炎的存在。但不典型病例也可误诊。 误诊或漏诊的原因可能为:①原发染灶或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比较突出,以致对心包炎的体征未及注意而致漏诊;②起病缓慢,一般中毒症状不太严重,或由于病初心包积液中未见有大量脓细胞,或者心包积液为血性,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对可疑病例应进行心包积液细菌学培养以明确诊断。 四、风湿性心包炎 风湿性心包炎多发生于青年人,而中老年人少见。临床上诊断为单纯性风湿性心包炎少见,常合并风湿性心肌炎与心内膜炎,即所谓风湿性全心炎,且风湿性心肌炎与心内膜炎临床征象较突出。风湿性心包炎也常与心脏外风湿变并发,如多发性关节炎。风湿性心包炎可为干性(纤维素性)或渗出性(浆液纤维素性入风湿病患者突然出现体温升高、血沉加快、心脏搏动与呼吸明显加速,提示风湿病活动性加重。心包摩擦音常常持续短暂时间而消失,或时隐时现,因此临床上可被忽略。风湿性心包炎渗出液通常为浆液性,极少为血性,液量一般为少量或中等量,不超过300ml。但偶尔也可为大量,达到或超过1000ml。如渗液量少通常在2-3周内可自行吸收。风湿性心包炎痊愈后,一般只引起局限性松弛性的粘连,不累及整个。已包,不妨碍心脏功能。风湿性心包炎与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主要依据风湿热的表现,发病较急、病程较短,以及水杨酸制剂的良好效果和较好的预后。 五、尿毒症性心包炎 国内文献报告尿毒症患者12.9%-35%合并尿毒症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是一种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的无菌性炎症。常发生于慢性肾炎尿毒症过程中,一般认为由于体内氮代谢产物与酸类蓄积,刺激心包膜而引起纤维素渗出物所致。通常渗出液量较少,主要体征为在心底部、心前区或局限于狭小的区域听到心包摩擦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或仅有压迫感,由于尿毒症症状相当明显,心包本身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心包摩擦音常为尿毒症的后期表现,若尿毒症的原因为可逆性,则一旦肾功能改善后,心包摩擦音可消失。 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多发生在该病的急性期,但也可见于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心包炎多数为干性,主要体征为心包摩擦音,痊愈后遗留心包粘连增厚。如发生心包粘连积液,多为浆液纤维素性,少数为血性,积液可达数百毫升,细胞分类以中性分叶粒细胞为主。周围血液内及(或)心包渗出液内找到狼疮细胞,可确定此病的诊断。本病须与风湿性及结核性心包炎相区别。游走性关节疼痛、发热、血沉加快。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与风湿性心包炎相似,但根据特征性的面部红斑、白细胞减少、肾脏损害等,应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面部蝶形红斑及红斑狼疮细胞的发现。则可肯定诊断。本病与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后者常有心包外结核病、积液量较大、积液中可找到结核杆菌,本病主要根据多个器官损害的征象、面部蝶形红斑及(或)狼疮细胞的发现,血清抗核抗体效价升高等。 七、放射性心包炎 纵隔X线放射治疗后可引起放射性心包炎,有时可引起心包缩窄。在放射治疗后经过一段潜伏期(4 ~ 6周)然后发病。可并发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取决于放射部位和剂量的大小。即刻反应(数小时至数月月起急性心包炎。延迟反应(数月至数年则可引起急性心包积液、心包缩窄等。迟发性心包积液多发生在照射量 40 Gy/S 以上的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平均7 ~ 10年,最长达17年。心包积液为非特异性炎症渗出液,心包病理活检亦为非特异性炎症病变。诊断可根据放射治疗史,心包积液特点和排除其他原因的心包积液而确定。必要时进行心肌活检有助于诊断。 八、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本病又称为特发性心包炎或急性良性心包炎。病因不明,感染和感染后发生的过敏的反应,可能是主要病因。起病多急骤,表现为心前区痛,呈较剧烈的刀割样痛,发热,呼吸困难等。心包摩擦音是最重要的体征。多在24 ~ 48 h后消失,但也有持续数周或数月之久的。心包积液一般为小量乃至中等量,很少产生心脏填塞。但也可有大量积液引起心包填塞者。心包积液为浆液性,呈草**、暗**、葫拍色,也可为血性,细菌检查阴性。本病可自行痊愈,但可多次反复发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地控制症状,一般不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对于不典型病例,不经过详细的检查与长期观察,不可轻易作出急性非特异性,已包炎的诊断。此病须与风湿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九、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病情经过良好。典型病例发生在心。肌梗死后数周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胸痛、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心包炎、胸膜炎与肺炎等。此综合征须与急性。乙肌顾并发心包炎相区别,后者心包摩擦音发生较早(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 ~ 4d出现),持续时间短较易消失,一般不引起。已包积液;而本综合征心包摩擦音出现较晚(大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 ~ 11周),持续时间较久(7 ~ 10 d或数周),有些并发左侧胸腔积液,有些病例有心包积液。 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在心脏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二尖瓣分离术)后 10 d至4周间,患者可出现发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等症状。其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机理认为与自身免疫作用有关。实验室检葫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地反应蛋白试验阳性等改变。半数病例出现心包摩擦音,有些病例则出现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未能证明有细菌存在。症状常能自行缓解。本病预后良好。 十一、肿瘤性心包炎 癌性心包炎近年有增多趋势,主要见于老年人一动包肿瘤往往为继发性,其原发性肿瘤通常为乳腺癌、支气管癌与腹腔脏器癌,但身体任何部位的癌瘤均可转移至心包。心包积液常为血性,可为大量,虽经反复穿刺抽液仍可再重新渗出积聚。如患者年龄较大,且体内有原发癌,发病缓慢隐袭,心前区疼痛轻微或不明显,心包积液为血性,应考虑心包转移癌的可能性。如在心包积液中找到癌细胞则诊断明确。有些病例由于癌组织崩溃或混合感染可引起发热,如同时原发癌隐蔽,则须与结核性心包炎相鉴别。 十二、心包积水 非炎症性漏出液积聚于心包中,称为心包财。可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缺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心包积水通常为全身性水中的一部分。纵隔肿瘤防百心包静脉与淋巴管的畅通,也可以引起心包积水。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视病因不同而异,心包积液量少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易被原发病的症状所掩盖。感染性者多有发热、出汗、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结核性者常起病缓慢,有午后潮热、盗汗、消瘦、衰弱等。化脓性者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大汗、衰弱等中毒症状;而非感染性者全身毒性症状较轻。在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干性心包炎)阶段多有胸痛,其部位常位于心前区、胸骨后或左肩肿区,疼痛性质呈锐痛或钝痛,深呼吸、咳嗽、左侧卧位时疼痛加剧,坐位及躯体前倾时减轻。性或"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疼痛多较严重,有时难以忍受;相反,尿毒症、红斑狼疮性、结核性心包炎胸痛较轻。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时常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心包摩擦音。渗出性心包炎阶段时,胸痛可减轻甚至消失,但可出现邻近器官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干咳等厂心包积液超过300 ml,则心浊音界增大,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尖搏动点在心浊育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触及,心音遥远,有时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舒张早期心包叩击音。Ewart征,在背部左肩肿角下呈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Rotch征,在胸骨右缘第3-6肋间出现实音。大量心包积液可产生心包填塞征象,其发生的缓急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积液量的多少积聚的快慢而定,如果在短期内出现心包积液,即使300-400ml也可产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相反若渗液缓慢,心包囊有足够时间与之伸展,积液甚至超过1000ml,而心功能尚可无影响。急性心包填塞主要表现为排血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常伴有心动过速和静脉压不断上升。亚急性和慢性心包填塞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和下肢水肿、奇脉和静脉压显著增高等。 二、实验室和器械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当心包积液量超过300ml时,心脏正常轮廓消失,心影呈三角形或梯形扩大,卧位时心底部阴影加宽,立位时缩窄,心搏显著减弱,往往与心底部大血管的正常有力搏动呈鲜明的对比。心包积液量少时,在病程进行中需要重复X线摄片,做前后对比,较易发现心脏阴影增大。 2、超声心动图 当心包积液超过 50 mL时,就能发现心包腔内有异常液性暗区而确诊,且能观察到脏运动明显增强,这是由于消除了正常心包对心脏活动的限制作用。大量心包积液时可出现心脏摇摆综合征。且能粗略估计积液量。 3、心电图 渗出性心包炎时常为窦性心动过速、普遍性低电压。在疾病的早期,各导联S-T段弓形上升(aVR降低),T波高耸。 4、线计波摄片 根据波形的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心肌疾病与心包疾病(心包粘连、心包积液)。 5、诊断性心包穿刺 如经上述检查肯定为心包积液,则须做诊断性心包穿刺,证实心包积液的存在,进一步明确病原学诊断,解除心脏填塞的症状。 6、心包活检 主要指征为病因不明而持湖间较长的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组织学、细菌学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万能答题模板-答题公式

心包疾病谱包括先天性心包缺如、心包炎(干性、渗出性、渗出-缩窄性与缩窄性)、肿瘤性与囊肿。病因学分类包括:感染性、全身自身免疫疾病伴心包炎、2型自身免疫疾病、邻近器官疾病伴心包炎、代谢疾病伴心包炎、妊娠合并原因不明心包积液(少见)、外伤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疾病(原发性、继发性)等。 在胚胎时期原始腔隙未能和其他腔隙隔合成心包,而单独形成一个空腔,以后就可发展成为心包囊肿。囊肿壁多菲薄透明,外壁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壁为单层的间皮细胞,其上有血管分布,类似心包组织,囊内含有澄清或淡**液体,偶见血性液体。心包囊肿比较少见,约占纵隔肿瘤与囊肿的8.9%,纵隔囊肿的17%。其发病率较低的原因,除本病少见外,尚因多数无症状,有的囊肿小又与纵隔阴影互相重叠,不易被发现,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多为其他原因胸部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为心悸、气短、咳嗽及心前区不适,也有患者可查见心电图异常,可能与肿物压迫有一定关系。少数病例因囊肿压迫膈神经而使患侧季肋部痛,并向肩部放射,疑似慢性胆囊炎;有的病例可因过劳或体位改变而使疼痛加剧;如果囊肿发生破裂可并发炎症表现。

胸部X线检查在心膈角处有明显阴影,深呼吸和体位改变可见阴影形态和大小都有明显改变。 适应证、禁忌证与方法

1.在心包穿刺术项下指南首次指出主动脉夹层伴心包积血是心包穿刺的禁忌证(可使夹层血肿扩大),该类病人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2.指南建议应尽可能在心导管室X线与心电图监视下做心包穿刺,因常用的穿刺针连接心电图导联记录心包腔内心电图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3.建议用剑突下径路,以防损伤胸膜、冠状动脉与乳内动脉。

4.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L,以防急性右室扩张。

5.急性心脏压塞为争取时间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引流。

6.如需持续引流,可经软性J字形导丝引入扩张管,然后插入多孔猪尾巴导管(导丝位置应通过两个投射位确认),待心包引流液小于25ml/d时拔除导管。

7.外伤性心包积血与化脓性心包炎均应及时作外科引流。

8.对心包积液量较少(200~300ml或<200ml)者使用切线进路侧位观察心外膜晕轮现象可增加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 1.除常规检查、培养与找癌细胞外,对疑有恶性肿瘤者应测定CEA,AFP,糖类抗原CA125,CD-30,CD-25等。

2.CEA增高,ADA(腺苷脱氨酶)降低可鉴别肿瘤与结核。

3.对结核诊断,PCR敏感性与ADA相似,但前者特异性更高。

4.对疑有细菌感染者,应同时做心包液与周身血液厌氧需氧菌培养三次。

5.亲心脏PCR分析可协助鉴别性或自身免疫性心包炎(证据B,II a类)。6.化脓性积液中葡萄糖值显著降低。

7.WBC计数极低支持粘液水肿;单核细胞显著增高支持恶性肿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病或细胞感染者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8.与细菌培养相比,Gram染色特异性虽高(99%),但敏感性仅38%。

9.联合测定上皮膜抗原、CEA与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协助鉴别反应性间皮细胞与腺癌细胞。 1.病程大于三个月者称慢性心包炎。

2.除非合并心脏压塞,否则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疲倦、心悸、胸部不适)。

3.对反复发作的症状性患者应进行球囊心包切开或心包切除治疗(证据B,II b类指征)。 1.复发性心包炎包括以下类型:①间歇发作性;②持续性。

2.有以下表现者支持有免疫功能障碍:①潜伏期持续数月;②存在抗心脏抗体;③类固醇激素治疗很快显效且同时存在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等。3.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试用秋水仙碱以预防复发,推荐剂量为2mg/d治疗一或两天,随后1mg/d(证据B,I类指征)。皮质激素仅适用于严重病例。1~1.5mg/ kg·d),至少使用一个月,如效果不佳可并用硫唑嘌呤(75~100mg/d)或环磷酰胺。皮质激素起始剂量应大,减量应慢,在减至一定维持量时可合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防症状反跳。难治性重症病例可行心包切除术,术前应先停用皮质激素数周。 1.强调指出,快速积聚的少量积液或积血可发生急性心脏压塞,主要症状是低血压或休克,而缓慢积聚的大量积液却可无明显症状。前者可称为“外科性”压塞,大多由心包出血或积血引起,后者称“内科性”压塞,大多由炎症引起。

2.无炎症改变(典型胸痛、心包摩擦音、发热、弥漫性ST段抬高)的心脏压塞多为恶性积液。

3.心包内积血与血栓形成时典型超声透光区可消失,故可漏诊心脏压塞。经食管超声检查可揭示真相。

4.低血容量、心动过速可促发心包积液病人出现心脏压塞,故应及时治疗。

5.快速静脉输液可暂时性缓解急性心脏压塞症状,但一旦诊断应立即作心包穿刺引流。 1.过去认为心包增厚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必要诊断条件,但Mayo医院外科大组手术病例分析显示18%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并无心包增厚。

2.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表现是疲倦、气短、末梢水肿与腹胀,失代偿期患者才有静脉淤血、肝肿大、胸腔积液与腹水。

3.鉴别限制性心肌病与缩窄性心包炎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多普勒超声测定在前负荷改变或不改变时的呼吸周期改变[3]、MRI或CT亦有帮助。

4.弥漫性严重钙化粘连者外科手术危险性高,且易损伤心脏,另一方法是使用激光切削术。可适当保留严重钙化与瘢痕区,以防过度出血。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心肌广泛纤维化与萎缩,故应争取尽早手术。 一、性心包炎

1.为欧洲最常见的心包炎病因,可为直接侵犯或免疫反应的结果。

2.心包积液和/或心包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性心包炎的必要条件,这主要依据PCR或原位杂交技术(证据B,II a类指征)。血清抗体滴度增加4倍可提示但不能确诊性心包炎(证据B,II b类指征)。

3.指南指出性心包炎禁用皮质激素治疗,推荐使用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

二、细菌性心包炎

1.细菌性心包炎或化脓性心包炎大多源于身体其它部位感染或败血症,一旦怀疑或确诊细菌性心包炎应即进行心包穿刺与送验。

2.本病应在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情况下,优先考虑经剑突下行心包切开,以彻底引流,并同时切除增厚的心包;仅轻症病例可施行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并灌注抗生素与尿激酶。

三、结核性心包炎

1.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诊断主要依据心包液或组织中找到分枝杆菌和/或有干酪样肉芽肿。

2.PCR测定可在<1ml的心包液中辨认结核分枝杆菌的DNA。

3.心包液γ干扰素与腺苷脱氨酶浓度升高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心包活检比心包液诊断敏感性高,有助于快速诊断。

5.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阴性率可达25%~33%,阳性率亦达30%~40%,故诊断价值不大。

6.结核性心包积液呈三高现象:高比重、高蛋白含量与高白细胞计数(0.7~54×109/L)。

7.抗结核的联合药物治疗仅适用于确诊或高度可疑病例。

8.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联合使用皮质激素可减少手术治疗的需求与降低死亡率(证据A,II b类指征)。如果使用,那么的用量必须相对要大[1~2mg/(kg·d)],这是因为利福平可以增强皮质激素的肝脏代谢。上述剂量应用5~7天,然后逐渐减量,疗程为6~8周。

9.经上述治疗仍出现心包缩窄表现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证据B,I类指征)。 1.增强CT或CT与淋巴管造影结合可对胸导管部位作出定位并显示淋巴管与心包的连接部位。

2.心胸手术后的乳糜心包可用心包穿刺与进食中链甘油三酯治疗,内科治疗失败者可施行心包-腹膜开窗术;对胸导管径路可精确定位者,可在横隔上进行结扎与切除。

在心包积液理抽出的血水里,有癌细胞是什么癌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万能答题模板-答题公式》分享如下:

所谓万能公式其实并非万能,只在头脑空白时,题目生僻时,帮助大家理清接诊思路,考试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切记!

病史集答题注意事项:

1.答题时间紧张,合理分配时间:

2.严格按照格式答题:标题、序号、竖排

3.字迹工整

4.诊断不纳入评分,但不能出格(如呼吸系统症状诊断为泌尿系统疾病),是否考官会扣印象分

病例分析诊断公式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状糜烂带(烧心、反酸、饭食)

3.消化性溃疡病

(1)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2)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3)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治疗无效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疾病+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胁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1)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首选检查B超,确诊检查CT

(2)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墨菲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墨菲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肝外胆管结石=夏柯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急梗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夏柯三联征+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器质性)和动力性(肠麻痹、痉挛)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有无血运障碍、肠壁颜色)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空肠以上,吐胆汁);低位(回肠末端和结肠,吐物有粪臭)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绒毛膜(+)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囊性肿物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剧痛)+脓性分泌物

14.消化系统肿瘤

(1)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敢(早期)

(3)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AFP↑+肝大质硬+腹水黄疸+B超占位

(4)直肠癌=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带血+脓血便+消瘦+大便变形

(5)胰腺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老年人+无痛、进行性加重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

(6)结肠癌=老年人+消瘦+排便习惯改变+CEA+腹部肿块(左,溃疡型/右。肿块型)

15.肛门、直肠良变

(1)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团块

(2)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肿物

(3)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

16.腹部闭合性损伤

肾损伤=腰部损伤+血尿

肝破裂=右腹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脾破裂=左腰部外伤+全腹痛+腹腔内出血

肠破裂=腹中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穿刺蛋**液体

17.腹外疝(斜疝)=老年男性+腹压增高+右下腹肿物+进入阴囊

▲消化系统疾病进一步检查

1.胃镜、结肠镜、直肠镜

2.消化道造影

3.腹部B超、CT

4.立位腹平片

5.粪便:常规检查、隐血、培养和检查

6.HP检查测

7.腹腔穿刺

8.淋巴结活检或肝活检(病理检测)

9.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胰腺炎

(2)AFP、CEA、CA19-9糖链抗原——肿瘤

(3)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

▲消化系统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1)溃疡:首选PPI类抑酸药,可加用黏膜保护剂,如有

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型联合除菌治疗,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

:PPI、胶体铋联合两种抗生素

(2)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休克

(3)梗阻、腹膜炎:禁食、胃肠减压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二、对症治疗:退热、止痛

三、手术:切除或修补

四、肿瘤

(1)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

2.肺炎

(1)大叶性肺炎=成人+受凉+高热+咳铁锈色痰

(2)克雷白杆菌肺炎=咳砖红色痰+X线片空洞

(3)支原体肺炎=儿童+刺激性干咳+关节痛+抗生素无效

(4)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发热+呼吸困难症状(鼻翼煽

动、三凹征阳性)

(5)金色葡萄球菌肺炎=高热+胸痛+脓血痰+X线片状影

3.结核病

(1)肺结核=青壮年+咯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抗生素

治疗无明显疗效

(2)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胸膜积液体征(胸痛+语颤消失

+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

(3)结核性心包炎=结核+心包积液体征(心前区痛+呼吸困难+上腹部闷胀+下肢浮肿)

(4)肠结核=结核+腹部症状(腹痛、腹泻、右下腹部肿块)

(5)结核性腹膜炎=结核+腹部炎症(腹痛、腹泻、腹壁柔韧感)

(6)肾结核=结核+膀胱刺激征+肾实质变薄并有破坏

4.支气管扩张=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咳嗽+浓痰+咯血

5.COPD=老年人(吸烟史)+咳、痰、喘+桶状胸+肺功能检查(一秒率FEV1/FVC%50mgHg→慢阻肺诱发

11.胸部闭合性损伤

(1)张力性气胸=胸外伤史+广泛皮下气肿(握雪感)+器官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

(2)血胸=胸外伤史+器官偏移+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X线肋膈角消失、弧形高密度影

(3)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呼吸系统疾病检查项目

1.胸部X线片,胸部CT

2.PPD,血沉

3.痰培养+药敏试验,痰找结核杆菌

4.肺功能

5.肝肾功能

6.血气分析

7.纤维支气管镜

8.痰液脱落细胞检查

9.淋巴结活检

10.血常规,电解质

▲呼吸系统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吸氧

2.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1)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2)抗结核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3)抗休克:扩容,使用血管活物

(4)控制咯血:垂体后叶素

(5)解热、止咳、平喘、祛痰

(6)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肿瘤(肺癌)

(1)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1.冠心病=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1)心绞痛=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0分钟,休息或口含不能缓解+大汗淋漓+濒死感+ECG:ST段背弓向上抬高

V1~V6广泛前壁性

V1~V3前间壁

V3~V5局限前壁

V5~V6前侧壁

Ⅱ、Ⅲ、aVF下壁

Ⅰ、aVL高壁

心功能Killip分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者心功能

Ⅰ级:无肺部罗音

Ⅱ级:肺部罗音小于50%的肺野

Ⅲ级:肺部罗音大于50%的肺野(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

2.高血压=头晕+心悸+心闷+收缩压、舒张压指标高

分:1级:140—159/90—99

2级:160—179/100—109

3级:180/110以上

高危、极高危的分层

1级2级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2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极高危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极高危:并发症和3级

高危:2级+靶器官损害

3.心衰=左肺(循环),右体(循环)

左心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活动后)

右心衰=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肝大

心功能分级(慢性心衰)

纽约分级:Ⅰ级:日常不受限

Ⅱ级: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休息时出现症状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4.心律失常

(1)房颤=心律绝对不等+脉短绌+f波+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慌+突发突止+ECG(逆行P波,心律160-250次)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突发性心慌+既往发作史+ECG(连续三次以上的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4)其他:见第三站心电图学部分

5.心脏瓣膜病

(1)二尖瓣狭窄=呼吸困难(劳力性、阵发性、夜间、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急性大量咯血、粉红色泡沫痰+梨形心+隆隆样杂音

(2)二尖瓣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慢性晚期出现左衰或全衰+心间部粗糙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腋下或左肩胛下角传到

(3)主动脉瓣狭窄=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喷射性杂音并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悸+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Austin

Flint杂音+周围血管征(水冲脉、Musset征、颈动脉波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动脉枪击音及Duroziez征)

瓣膜出现时期开关瓣膜杂音性质

二尖瓣狭窄舒张期开隆隆样

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关吹风样

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开喷射样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关叹气样

6.休克体征=P↑+BP↓+脉搏细速+四肢发凉

(1)失血性休克=休克体征+出血

(2)心源性休克=休克体征+左心衰

▲心血管系统检查

1.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2.超声心动图

3.胸部X线

4.眼底检查(高血压)、放射性核素

5.心肌酶谱

6.血气分析

7.血常规、血脂、血糖、血钾、肝肾功能

8.心导管

9.冠脉造影

10.心肌坏死标记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酒、低钠低脂饮食、适度运动)、监测、护理

2.高血压:

(1)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2)抑制合并症,如心衰、糖尿病、脑血管病、肾衰、冠心病

3.冠心病:

对症治疗: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心梗Ⅱ预防

溶栓或介入治疗

控制休克、纠正心衰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肝素

4.房颤:药物复律,选用胺碘酮。减慢心室律,选用西地兰

5.心衰:利尿、ACEI、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洋地黄类:地高辛、西地兰和非洋地黄类,多巴胺、米力农)、心脏起搏器

6.瓣膜病:病因治疗、瓣膜置换等

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1.肾小球疾病:眼睑/颜面部水肿+青少年+链球菌感染时+C3下降+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比较:肝水肿,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差异)

2.尿路感染

(1)肾盂肾炎=女性+腰痛+发热+脓尿、白细胞管型

(2)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尿路损伤史+膀胱刺激征反复发作+腰痛+发热+肾区叩击痛+WBC↑

(3)下尿路感染=已婚女性+发热+膀胱刺激征

3.肾结石:活动后出现血尿+腰部绞痛+B超或X线

4.输尿管结石:活动后出现血尿+腰部绞痛+X线检查

5.肾癌:老年人+(无痛性)肉眼血尿

6.肾衰:多年肾炎病史+血尿蛋白高血压+血肌酐(代偿期、时代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升高

7.前列腺增生:老年人+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

▲泌尿系统疾病检查

1.腹部B超、平片

2.血尿常规、血沉、肾功能、血气分析

3.肾盂造影

4.穿刺活检

5.妇科检查

6.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

7.肾功能

8.放射性核素肾图

9.膀胱镜

▲泌尿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低钠/低蛋白饮食

2.对症治疗

(1)抗感染

(2)利尿降压

(3)透析

(4)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3.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切开

4.肿瘤(肾癌)

5.血液透析治疗

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1.甲亢=心悸+眼突(眼胀)+情绪激动+多汗+甲状腺肿大

检查:T3\T4\TSH 13Ⅱ甲状腺核素

2.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物+B超结节

3.糖尿病=三多一少,血糖测定:空腹7.0,餐后11.1,OGTT

(1)1型糖尿病=三多一少+发病急+青少年+烂苹果味

(2)2型糖尿病=中老年+发病慢

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和高渗区别:血糖指标以33.3为界限

检查:果糖胺、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

一般治疗:生活指导、注意饮食、体育锻炼、病情监测、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促泌剂:磺脲类—2型非肥胖,饮食运动控制不理想;双胍类—肥胖者

胰岛素—1型和2型并发症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后血糖高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1.白血病=发热+出血倾向+胸骨压痛+全血细胞减少

2.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贫血貌+Coombs(抗人球蛋白试剂)阳性+脾大

4.缺铁性贫血=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女性月经过多或消化系统肿瘤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出血倾向+血小板降低(<100×109/L),红白细胞计数正常

6.DIC=多部位出血+PT延长+3P试验阳性

▲血液系统疾病检查

1.骨髓穿刺检查

2.细胞形态学检查

3.肝肾功能、腹部B超

4.血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原则

治疗: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感染,选用广谱抗生素

白血病:化疗+骨髓移植

化疗:急性白血病,急淋—DVL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

急淋—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早幼粒—维甲酸

慢性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脾切除

再障:雄激素,免疫抑制剂,骨髓移植

贫血:补充铁剂+Vc,手术前贫血严重可输注红细胞

结缔组织并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骨关节肿痛+

1.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蝶形红斑+光过敏+雷诺现象+ANA阳性+蛋白尿

2.风湿性关节炎=单发+大关节

3.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称(双)+小关节+RF阳性

4.化脓性关节炎=青少年+高热

5.骨性关节炎=骨擦音/骨擦感+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疼痛缓解

6.强制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

中毒性疾病诊断公式

1.一氧化碳中毒=煤火炉+樱桃红+COHb增高

2.有机磷=农药接触史+瞳孔针孔样改变+大蒜味+肺部听诊湿罗音+胆碱酯酶活力(ChE)↓

脑血管疾病诊断公式:

1.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

2.脑血栓=安静状态发病(冠心病、高脂血症)

3.脑栓塞=发病急+心脏栓子(亚急性心内膜炎)◇脑

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下肢栓子(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坏疽)◇肺

4.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脑膜刺激征+CT

5.脑梗死=高血压病史+偏瘫+CT未见病灶

脑膜炎诊断公式

1.结脑=脑膜刺激征+结核症状(低热盗汗)+脑脊液毛玻璃样

2.病脑=脑膜刺激征+感染(发热)+脑脊液清亮

3.化脑=脑膜刺激征+化脓(高热)+脑脊液毛脓性+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4.乙脑=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夏秋季节+脑脊液清亮

颅脑损伤性疾病

1.脑震荡=短暂意识丧失(昏迷时间几分钟)+逆行性遗忘

2.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外伤+中间清醒期(昏迷→清醒→昏迷)+CT梭形血肿

3.硬膜下血肿=持续性昏迷

4.脑疝=瞳孔散大/瞳孔不等大+心跳呼吸骤停

传染性疾病诊断公式:

1.甲肝=发热+黄疸+HAV(+)+粪口传播

2.乙肝=发热+黄疸+HBV(+)+体液传播

3.丙肝=发热+黄疸+HCV(+)+血液传播

4.艾滋病=冶游史+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HIV(+)

妇科疾病诊断公式:

1.异位妊娠=停经史+剧烈腹痛+腹部包块+阴道出血+宫颈举痛

2.卵巢肿瘤蒂扭转=急性下腹痛+肿物+无休克无贫血+HCG(-),无停经及阴道流血史

3.急性盆腔炎=下腹剧痛(宫颈举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

4.宫颈癌=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菜花样赘生物(Ⅰb期局限于宫颈,Ⅰb1期径线≤4cm;Ⅰ期≤4cm;Ⅱ期>4cm)

5.卵巢肿瘤=老年女性+腹胀+腹部肿块+消瘦

6.子宫肌瘤=育龄女性+经量过多+子宫增大+贫血貌

儿科疾病诊断公式:

1.婴幼儿腹泻(轮状感染)=季节(秋冬季)+大便稀水样蛋花汤样+发热

脱水分度:(1)轻度:

(2)中度:泪少尿少四肢冷

(3)重度:无尿肢冷血压降

脱水性质:血清钠水平130—150<130,低渗>150,高渗

诊断:(1)轮状肠炎(重型/轻型)

(2)重度(中度/轻度)高渗(等渗/低渗)脱水

(3)其他,如代谢性酸中毒

补液治疗:

1.原则:

2.第一天补液总量、速度和种类

(1)总量:

(2)速度:

(3)种类:

3.第二天补液:

4.药物治疗:控制感染,保护肠粘膜

2.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1)麻疹=发热+上感+全身丘疹+麻疹粘膜斑

(2)风疹=低热+上感+红色丘疹+耳后淋巴结肿大触痛

(3)急诊=突起高热+热退后出疹

(4)水痘=低热+瘙痒性水+向心性分布

(5)猩红热=发热+咽痛+草莓舌+皮疹在皮疹褶皱易受摩擦部位更密集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性情烦躁+喂养不当+骨骼改变(肋膈沟、蛙腹、O型腿)+血清钙、血磷低

四肢骨折和大关节脱位诊断公式:

骨折专有体征:反常活动+骨擦感+畸形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肩部受伤+上肢活动障碍

2.肱骨干骨折=外伤史+上臂活动障碍+垂腕

3.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手掌着地+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关节痛

4.桡骨远端骨折=胸部受伤+侧面银叉样+正面枪刺样

5.绕骨头半脱位=小儿+强力牵拉上肢

6.髋关节后脱位=二郎腿+髋部剧痛+一侧下肢缩短+患肢内收内旋畸形

7.肩关节前脱位=手掌着地受伤+健侧手扶托患侧肘部+杜加征阳性

8.股骨颈骨折=髋部外伤+患肢外旋畸形+股骨大转子上移+Pauwels征

软组织急性化脓染=红肿热痛

1.痈=中老年+发热畏寒+皮肤硬肿节+破溃后蜂窝状疮口

2.皮下急性蜂窝织炎=外伤+红肿热痛+皮温高+红肿波动感、边界不清+出脓

3.丹毒=下肢或面部+皮肤片状红斑+边界清楚隆起+易复发

4.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皮下红色线条+局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乳房疾病诊断公式:

1.急性乳腺炎=妊娠妇女+乳房胀痛+发热+WBC↑

急性乳腺炎+波动感=脓肿形成

2.乳房囊性增生症=周期性乳房胀痛+扪及肿块+劳累后加重

3.乳腺癌=肿瘤高危因素+无痛质硬不光滑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营养、保健等

2.对症治疗/药物治疗/病因治疗

3.手术切除

4.肿瘤治疗

病例分析答题注意事项

1.答题时间紧张,合理分配时间

2.严格按照格式答题标序号和竖排

3.字迹工整

4.诊断要全

5.评卷要求:诊断依据紧跟诊断之后,不可无次序罗列

6.鉴别诊断药写出3—5种病名,是否要说明理由,各地评分标准不一致

7.进一步检查:从确诊、病情变化和排除三个方面展开

8.治疗表示治疗原则:今年评卷评卷要求细化。如,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必须写明:“促进溃疡愈合:首选PPI类抑酸药,可加用粘膜保护剂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行联合除菌治疗。”而不是简单的“内科治疗治疗”。

临床医师技能考试病例分析大串烧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指由于心包病变在心包腔内出现液态物的症状.心包积液分析对心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心包积液分析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指标如血清学肿瘤标记物、自身抗体标记物与结核标记物进行综合评价。 一 心包积液分析心包积液分析能够建立性、细菌性、结核性、真菌性、胆固醇性与恶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分析结果也应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应该检查细胞学与肿瘤标记物如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 (AFP), 糖链抗原CA 125、CA 72-4、CA15-3、CA 19-9、 CD-30、CD-25等。对怀疑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应检查抗酸杆菌染色、分支杆菌培养、腺苷脱氨酶(ADA)、γ干扰素与结核的PCR检查。CEA增高,ADA(腺苷脱氨酶)降低可鉴别肿瘤与结核性心包积液。 此外,较高水平的ADA 对心包缩窄有预测价值。但是,必须认识到对结核诊断,PCR敏感性与ADA相似(75% vs 83%),但前者特异性更高(100% vs 78%)。对疑有细菌感染者,应同时做心包液与周身血液厌氧需氧菌培养3次。亲心脏PCR分析可协助鉴别性或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对心包积液的比重分析(>1015)、蛋白含量(>3.0 g/dL; 心包积液/血清 比值 >0.5)、LDH (>200 mg/dL;血清/心包积液>0.6)、葡萄糖(渗出液 vs 漏出液:77.9±41.9 vs 96.1±50.7 mg/dL )可以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但是,并不具有直接诊断价值。化脓性积液中葡萄糖值显著降低。WBC计数极低支持黏液水肿;单核细胞显著增高恶性肿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病或细胞感染者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与细菌培养相比,Gram染色特异性虽高(99%),但敏感性仅38%。联合测定上皮膜抗原、CEA与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协助鉴别反应性间皮细胞与腺癌细胞。 二 结核疾病相关标记物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测定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用于诊断结核病是困难的,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群感染率很高加上大面积接种卡介苗,许多健康人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但通常接种卡介苗后仅为弱反应,反应直径<10 mm。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愈强,作为支持结核病的根据就愈重要,特别是强阳性反应对于儿童有价值,尤其是婴幼儿;另一方面,阴性反应并不能排除结核病。 腺苷脱氨酶主用来胸腔积液的检验,但部分非结核性胸液仍有升高的特例,不能完全用来作结核性胸水的鉴别。结明实验、ICT-TB卡与TB快速卡上述都是结核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便快捷,是结核的诊断手段,但还不是诊断结核的金标准。结明实验即测定血清中脂阿拉伯甘露糖抗体;特异性较强,有人认为特异性95%以上,敏感性60%左右;ICT-TB卡用5种结核菌抗原(1种为38 kD、两种分泌蛋白和两种标记蛋白)包被层析条,故可同时检测5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同时又因这5种重组抗原纯度很高,所以检测特异性很强。TB快速卡即测定抗糖脂抗原的抗体。似乎这3种监测方法的测定性能近似。  ADA为腺苷脱氨酶,目前临床上主用来胸腔积液的检验上,用来作结核性胸水与其它的鉴别。腺苷脱氨酶在体内广泛分布,主要为催化水解腺苷为肌苷和氨的作用,据文献报道该指标在结核性胸液中明显增高,在恶性胸液中明显降低,故可用来作鉴别之用,但部分非结核性胸液仍有升高的特例,因此尚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痰涂片及心包积液标本抗酸杆菌检查是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性的涂片镜检是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直接提示,也是临床早期诊断、判定疗效、估价病情和流行病学监控十分重要的依据。  所有怀疑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痰标本及心包积液标本均应送分枝杆菌培养。 三 肿瘤疾病相关标记物  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肿瘤标志物检测与临床血清是测定肿瘤标志物最常用的样品,但由于血液的稀释作用,检测的阳性率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能直接收集肿瘤组织或其附近组织分泌的体液进行测定,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在心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将血清与心包积液同时送检肿瘤标记物检查从而综合评价。  甲胎蛋白(AFP):AFP在胚胎期是功能蛋白,合成于卵黄囊、肝和小肠,脐带血含量为1000~5000 μg/L,1年内降为成人水平<40 μg/L,终生不变。原发性肝细胞癌约70%以上AFP在400 μg/L以上,多逐渐升高,亦有不高于400 μg/L,甚至在正常水平的患者。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合成,成人血清含量极低。CEA l965年被发现时,认为是结肠癌的标志物(60%~90%患者升高),但以后发现胰腺癌(80%)、胃癌(60%)、肺癌(75%)和乳腺癌(60%)也有较高表达。  糖蛋白抗原是由于细胞膜成分异常糖基化而形成的抗原。  糖蛋白抗原CA50:是一种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正常组织中一般不存在,当细胞恶变时,糖基化酶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基结构改变而成为CA50标志物。正常血<20 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如66.6%的肺癌、88.2%的肝癌、68.9%的胃癌、88.5%的卵巢或子宫颈癌、94.4%胰或胆管癌,其他如直肠癌、膀脏癌等皆有70%以上是升高的。  CA125:最初认为是卵巢癌特异的,但深入研究,它也是一种广谱的标志物。正常值以35 U/mL为界,82.2%卵巢癌、58%胰腺癌、32%肺癌,及其他非妇科肿瘤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作为卵巢癌的诊断是个重要的标志物,与病程有关。  CAl5-3:是乳腺细胞上皮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近年推出作为乳腺癌标志物,正常<40 U/mL哺乳期妇女或良性乳腺肿瘤皆低于此值。乳腺癌晚期100%,其他 期75%此值明显升高。同样,该标志物也是广谱的,可见于50%肝细胞癌、53%肺癌、34%卵巢癌患者。由于CEA在乳腺癌中也有诊断价值,如两者联合将可提高10%阳性率。 CA19-9:CAl9-9为唾液酸化的乳-N-岩藻戊糖II,是一种类粘蛋白的糖蛋白成分,与Lewis血型成分有关。血清内正常值<37 U/mL(>95%),异常升高也是在多种肿瘤出现,如79%胰腺癌、58%结肠癌、49%肝癌、67%胃癌,如胆囊癌、肺癌、乳腺癌皆有10%左右是升高的。  CA549:CA549也是乳腺癌的标志物,它是一种酸性糖 蛋白,大部分健康女性<11 U/mL,异常升高者比例并不高,可见于50%乳腺癌、卵巢癌、40%前列腺癌、33%肺癌患者。由此,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CA则还较欠缺,应联合应用其它TM。  CA72-4:CA72-4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 U/mL,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均可产生。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以>6 U/mL为 临界值。良性胃病仅<1%者升高,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达42.6%,如与CAl9-9同时检测,阳性率可达56%。  CA242: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但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细胞角蛋白19 (CYFRA21-1)细胞角蛋白是细胞体的中间丝,根据其分子量和等电点不同可分为20种不同类型,其中细胞角蛋白19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大价值,是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标志物。在肺癌的血清浓度阈值为2.2 μg/L,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7.7%、91.9%和64.9%。从组织学角度看,鳞癌的敏感性 (76.5%)较腺癌(47.8%)为高,也高于SCC对两者的诊断率。细胞角蛋白19与CEA联合应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符合率已可达到78%。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NSE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0%升高)。正常人血清NSE水平<12.5 U/mL目前,NSE已作为小细胞肺癌重要标志物之一。 四 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标记物 心包积液分析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指标如血清学肿瘤标记物、自身抗体标记物与结核标记物进行综合评价。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循环中常出现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自身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人血液中存在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核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出现阳性。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症(SS)、全身性硬皮病(PSS)。ANA测定在许多胶原病病人均可呈阳性,需进一步作抗DNA抗体和抗ENA抗体测定鉴别。  抗-dsDNA抗体(double-stranded DNA)在SLE病人的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美国风湿病学研究院把它作为SLE分类标准的指标之一。  抗-SS-A (Ro) 在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A抗体,此外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  抗-SS-B (La) 在SLE、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SS-B抗体,在硬皮病、新生儿红斑性狼疮(NLE)病人也可检测到。SS-B抗体一般与SS-A抗体同时出现。若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SS-A抗体而不伴有SS-B抗体的出现,此病人继发肾炎的风险较大。 抗-Sm:30%的SLE病人可检测到抗-Sm抗体,在肾炎病人和某些中枢神经严重损伤的病人也可检测到。  抗-RNP:高达50%的SLE病人和95%的MCTD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典型的MCTD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针对Sm/RNP免疫复合物的抗-RNP抗体,而往往检测不到抗-Sm抗体。  抗-Scl-70:40%的硬皮病和20-30%的全身性硬皮病患者中可检测到此抗体,很少在其它自身风湿性疾病中出现。  抗-Jo-1 :20-30%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30-40%的多发性肌炎患者和高达60%的多发性肌炎伴有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Jo-1抗体。其它胶原性疾病中很少检出此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49%~96%的CREST综合症病人可检出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并伴有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临床报告病例中硬皮病伴有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此抗体也可呈阳性。  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对诊断肝脏疾病很有价值。95%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可检出滴度较高的抗-线粒体抗体。 小结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测定人群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自身抗体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分析

NO.1

病例摘要:

男性,60岁,劳累后胸骨后疼痛3年,加重伴大汗2小时。

患者4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后性胸骨后疼痛,被迫停止活动后可缓解。患者于2小时前搬重物时突然感到胸骨后疼痛,压榨性,有濒死感。休息与口含均不能缓解,伴大汗、恶心,呕吐过两次,为胃内容物。二便正常。

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

查体:T36.8℃,P101次/分,R20次/分,BPl00/60mmHg。急性痛苦病容,表情痛苦,平卧位,无紫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有期前收缩5~6次/分,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肺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心电图示:STV1~5升高,QRSV1~5呈Qr型,T波倒置和室性早搏。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5分)

2.室性期前收缩。(1分)

3.心功能1级。(0.5分)

(二)诊断依据

1.典型心绞痛史,疼痛持续2小时不缓解,休息与口含均无效,有吸烟史(危险因素)。(1分)

2.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性期前收缩。(2分)

3.查体心界不大,有期前收缩,心尖部有第四心音。(1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心绞痛。(2分)

3.夹层动脉瘤。(2分)

3.急性心包炎。(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继续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动态变化。(1分)

2.化验心肌酶谱。(1分)

3.凝血功能检查,以备溶栓抗凝治疗。(1分)

4.化验血脂、血糖、肾功、超声心动图检查。(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绝对卧床休息3—5天,持续心电监护,低脂半流食。(1分)

2.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无出凝血障碍及溶栓禁忌证,可用尿激酶、链激酶或t-PA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溶栓后用肝素静滴,口服阿期匹林。(1分)

3.吸氧,解除疼痛:或,静滴;消除心律失常:利多卡;有条件和必要时行介入治疗;保持大便通畅。(1分)

NO.2

病例摘要:

男性,10岁,外伤后右肘肿痛,活动受限一小时。

患儿一小时前奔跑中向前跌倒,手掌着地后,诉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遂来急诊就医。

急诊室检查:尚能合作,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有轴心挤压痛。肘前方可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桡动脉搏动稍弱,右手感觉运动正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4分)

(二)诊断依据

1.典型受伤机制。(2分)

2.局部压痛及轴向挤压痛,并触及骨折近端。(1分)

3.肘后三角关系正常。(1分)

二、鉴别诊断:5分

肘关节后脱位。(5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右肘侧位X线片,明确诊断。(4分)

四、治疗原则:3分

手法复位(3分)

NO.3

病例摘要:

女性,28岁,怕热,多汗,心悸,易激动3月,加重2周。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心悸,说话多,易怒、失眠,2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多食,劳累后心悸,夜间有时憋醒。病后大便每日两次,成形便,体重减轻8kg。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初潮14岁,4~6天/30天,近一年闭经,家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T37℃,P110次/分,R26次/分,BP110/60mmHg。发育正常,消瘦,自动体位,皮肤潮湿,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球突出,闭合障碍,唇无紫绀,甲状腺Ⅱ°肿大,质软,无结节,两上极可及震颤,可闻血管杂音,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正常,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150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双膝、跟腱反射亢进,双Babinski征(-)。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Gres病。(2分)

2.甲亢性心脏病。(2分)

(二)诊断依据

1.Gres病:有多食、多汗怕热、易怒等病史。心率快,脉压大,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有震颤及血管杂音。(2分)

2.甲亢性心脏病:Gres病伴有劳累后心慌、气短明显,夜间有憋醒;心界稍向左大,心率150次/分,提示心房纤颤。(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继发甲亢。(2分)

2.单纯性甲状腺肿。(2分)

3.冠心病。(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T3、T4、TSH和TGAb、TPOAb。(2分)

2.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1分)

3.心肌酶谱,血离子生化。(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分)

2.对症治疗:控制心衰:利尿,强心,扩血管。(1分)

NO.4

病历摘要:

女性25岁,间断低热、乏力、咳嗽一个月。

一月来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痰中带血,自觉午后发热,多次自测体温不超过38.0℃,乏力,盗汗,食欲较差,体重有所下降,口服消炎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既往体健,无结核病接触史,无肝炎、肺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T37.5℃P79次/分R22次/分BP120/70mmHg。慢容,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上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水泡音,心率79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末触及。

检查:血常规:Hbl25g/LWBC8×109/L;胸片:右上肺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右上肺浸润性肺结核(4分)

(二)、诊断依据:

1.咳嗽、咳痰,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表现,右上肺呼吸音粗。(2分)

2.胸片:右上肺絮状影,边缘模糊。(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肺炎。(2分)

2.肺癌。(2分)

3.肺炎性瘤。(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痰找结核杆菌。(2分)

2.血沉,PPD。(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2分)

2.支持疗法。

(1分)

NO.5

病例摘要:

女性,27岁,停经50天,间断阴道出血一周,突然下腹剧痛,伴头晕1小时。

平素月经规律,颜色及血量均正常,无痛经。末次月经2002年9月10日,于10月23日开始阴道出血,量较少,色暗且淋漓不净。四天来常感头晕,乏力及下腹痛。二天前曾到某中医门诊诊治,服中药调经后阴道出血量增多,但仍少于平时月经量。今晨感到下腹剧痛,下坠时,头晕,并昏倒,遂来急诊。

月经14岁初潮,量中等,无痛经,24岁结婚,孕2产0,末次生产2年前,带环3年。

既往体健,否认心、肝、肾等疾患。

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80/50mmHg。急容,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外阴有血迹,阴道畅,宫颈光滑,有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稍软,可活动,轻压痛,子宫左后方可及6cm×6cm×7cm不规则包块,压痛明显,右侧(-),后陷凹不饱满。

化验:尿妊娠(±),Hb91g/L,WBC10.3×109/L,Plt150×109/L。

B超:可见子宫左后7.7×6.4cm囊性包块,形状欠规则,无包膜反射,后陷凹有液性暗区。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时间:12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左侧输卵管妊娠。(3分)

2.急性失血性休克。(1分)

(二)诊断依据

1.有停经史和阴道不规则出血史,突发下腹痛,伴有急性失血和休克表现。P分)

2.宫颈举痛,子宫左后可触及包块,B超可见囊性包块,后陷凹有液性暗区。(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2分)

2.外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穿孔。(2分)

3.内科腹痛:急性肠炎、菌痢。(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后穹窿穿刺。(2分)

2.尿、粪常规。(1分)

3.必要时内镜超声协助。(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休克:输液,必要时输血。(1分)

2.开腹探查,清洗腹腔.左输卵管切除。(2分)

病史集

NO.1

简要病史:男性,28岁,右下腹痛伴恶心一天。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不洁饮食等。(1分)

2.腹痛性质,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及缓解因。(3分)

3.恶心有无呕吐,呕吐物性状。(2分)

4.伴随症状,有无发热、腹泻、腰背部不适、有无呼吸困难及头痛、头晕。(2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体重、饮食情况、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及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肝胆及胃肠病史。(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2

简要病史:女性,28岁,阵发性心悸1年,再次发作半小时。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激动,劳累等。(1分)

2.心悸发作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发作时脉率和脉律?是否突发突止?如何恢复(如大吸气后憋住用力呼气或恶心、压眼球等)?血压如何?(3分)

3.本次发作与上述症状有何异同。(1分)

4.伴随症状,是否发作时伴随头晕、心前区疼痛、乏力、呼吸困难等。(2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检查如心电图所见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治疗情况如何?每次如何缓解?(1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高血压病、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病史和精神应激史。吸烟及饮酒情况。(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3

简要病史:男性,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饮食习惯,居住地区等。(2分)

2.吞咽困难的特点,与饮食的关系,持续时间与缓解因素。有无消瘦,呕吐、反酸、烧心等。(3分)

3.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及呼吸困难,有无发热咳嗽及心悸等。(2分)

4.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等。(1分)

5.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和其它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及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神经性厌食、结核病、反流性食管炎、胃肠疾病等。(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4

简要病史:男性,50岁,间断大便带血和排便不畅感3个月。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诱因:饮食习惯,居住地区等。(1分)

2.大便性状,大便色泽及便血量。(2分)

3.排便不畅是否为渐进加重,是否有腹胀、腹痛和下坠感。(2分)

4.伴随症状:是否有消瘦、头晕、乏力、发热。(2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和其它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治疗及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肛肠病史及血液病史。(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NO.5

简要病史:男性,20岁,右上腹外伤5天,突发心慌、面色苍白3小时。

请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述,将如何进行询问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标准答案:

请核对您的答案,并根据以下内容给自已打分:

(一)现病史的集:共10分

1.发病机制,受伤的细节,包括受力方向、体位。(2分)

2.受伤后的一般状态:意识状态,是否有腹痛及性质。(2分)

3.受伤后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等。(2分)

4.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及呼及困难,其它合并伤的表现。(1分)

5.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情况等。(1分)

6.诊疗经过:是否就诊过,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和其它检查及结果,应用过何种处理效果。(2分)

(二)相关病史:共3分

1.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1分)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肝胆疾病、出血性疾病史。(2分)

(三)问诊技巧得分:

1.能围绕病情询问。(1分)

2.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自已感觉问诊思路清晰。(1分)

肝结核简介

 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1

 一般资料

 姓名:刘文武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 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8.7%。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g/L。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20.1umol/l,DBIL15.1umol/l,IBIL5.0umol/l,ALP1.5u/l,GGT32.2u/l,BUN7.388mmol/l,CREA54.2umol/l,BUN/Crea136,尿酸716umol/l,K+3.3mmol/l,Na+132.2mmol/l,CL-101.6。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入院后诊疗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与分析:

 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

 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

 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性肝炎为主,主要以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丁型肝炎(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HAV)和戊型肝炎(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

 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

 5. 相关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

 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

 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

 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意识障碍、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的肾脏损害,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等做出了诊断并做了仔细的鉴别诊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可安排出以下治疗方案:

 1. 嘱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和减少感染的机会;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适当限制水、盐的摄入。

 2.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等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行保守治疗,行护肝治疗,治疗防治原发病的再发,防止肝脏炎症坏死的发生和继续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以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患者肝炎已治愈,检查未见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想关表现,所以不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会加快肝功能的衰竭,应用需十分谨慎。

 4. 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限制水钠的摄入,暂不联合使用利尿剂,应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可能早的防止其增多,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不慎而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及血浆,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腹水的消退。

 5. 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要积极防止曲张静脉的破裂。保守治疗可取服用****以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12mmHg。保守治疗预防出血无效时可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6.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没有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手术方式主要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断流手术。但是该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但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该患者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可加重机体负担,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且据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这类病人重点应行内科护肝治疗,若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为了预防首次急性大出血,可酌情考虑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手术。

 7. 因患者严重脾肿大,并且合并脾功能的亢进,应行脾切除术。但是脾切除术后应密切注意相关并发症如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远期的凶险染等。

 8. 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可替换病肝,又可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依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受到肝源短缺,手术有风险,费用昂贵等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患者有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2

 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各种基础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尤其经常有以上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

 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2.1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2 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肝结核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病因 11 发病机制 11.1 结核杆菌侵入途径 11.2 病理类型 12 肝结核的临床表现 13 肝结核的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血象 14.2 肝功能检查 14.3 血清检查 14.4 皮肤试验 14.5 肝穿刺活检 14.6 细菌学检查 14.7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15 检查 15.1 X线腹部平片 15.2 B超 15.3 CT扫描 15.4 腹腔 15.5 剖腹探查 16 诊断 17 鉴别诊断 18 肝结核的治疗 18.1 一般治疗 18.2 内科治疗 18.3 外科治疗 19 预后 20 肝结核的预防 20.1 控制传染源 20.2 切断传播途径 20.3 接种卡介苗 21 相关药品 附: 1 治疗肝结核的穴位 1 拼音

gān jié hé

2 英文参考

Hepatic tuberculosis

tuberculosis of the liver

3 概述

肝结核(tuberculosis of the liver)较为少见,因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故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报道增多。据报道,慢性肺结核病及死亡病例中有肝结核者可达79%~99%,尸检发现粟粒性结核病人76%~100%合并肝结核。肝结核发病以青壮年居多,男女比例约1∶1.2。

肝结核的感染途径多为血行(经肝动脉或肝静脉)播散,少数可经淋巴系统或邻近病灶直接蔓延而来。所谓“原发性肝结核”可能是少量结核杆菌进入肝脏后,肝外原发结核病灶已吸收或纤维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肝脏结核病发作。

肝结核病理分为:①粟粒(小结节)型:最多见。多在肝小叶内和汇管区形成0.6~3.0mm?的粟粒样结核结节;②结核瘤(大结节)型:此型少见,有较小粟粒结节融合而成孤立性或增殖性结核结节,进而可形成脓肿;③肝内胆管型或结核性胆管炎:罕见,可能由干酪样物质自门脉系统破人肝内胆管所致。

大多数肝结核起病缓慢。临床表现除发热外,最常见的体征为肝脏肿大,质中,边缘钝,可有触痛,近半数者脾肿大,而黄疸较少见。少数病人可伴有腹水。并发症:可并发肺脓肿、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多数肝结核系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称为继发性肝结核,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外肺、肠等结核引起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出现肝病的临床症状,经过抗结核治疗肝内结核可随之治愈,临床上很难作出肝结核的诊断。原发性肝结核系指结核累及肝脏,并成为其全部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当发生肝结核时,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已自愈或非常隐匿而未发现,肝脏为唯一发现结核的器官。此时,患者有结核病的全身表现和/或肝病的局部表现,如发热、畏寒、盗汗、乏力、消瘦、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疼痛及触痛、肝肿大及黄疸等。

肝结核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但肝结核球应用外科治疗。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肝外结核,是预防肝结核的关键。

4 疾病名称

肝结核

5 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liver

6 肝结核的别名

hepatic phthisis;肝脏结核变

7 分类

1.肝胆外科 > 肝胆外科感染性疾病

2.感染内科 > 细菌染 > 分枝杆菌感染 > 结核

3.消化科 > 肝胆疾病 > 肝脏炎症性疾病及硬化

8 ICD号

A18.8

9 流行病学

近年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发展,结核病逐渐得到控制,肝结核的发生率已很低,临床上极为罕见。患者多为青壮年。国内资料统计98例肝结核,37岁以下者占66.3%,男女之比为1∶1.2。国外一组尸检报道,慢性结核病和播散性粟粒性肺结核伴发肝结核分别为50%~80%和100%。

1.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特别是空洞性结核患者,痰中带菌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痰液干燥后,结核菌可随灰尘漂浮空气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带菌飞沫污染环境,皆可引起感染。结核菌经胃肠道传播较少见,一般由于与病人共食,或饮用带菌未经消毒牛乳而引起。结核菌不能通过健康皮肤,但经皮肤黏膜伤口可侵入人体。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常随年龄而增高,卡介苗接种有相对免疫效果。

4.流行特征

十九世纪结核病在全球流行猖獗,被称为“白色瘟疫”。自1945年以后,多种抗结核药物相继问世,使全球结核病疫情逐渐下降,人类感到控制结核病有望。但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球结核病迅速回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全球有17亿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占世界人口1/3,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约有900万新发病例,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已超过艾滋病、疟疾、腹泻、热带病死亡的总和,成为传染病中第一号杀手和最大的死亡疾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1993年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发表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呼吁取迅速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目前我国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也相当严峻,1990年全国抽样调查,肺结核患病率为523/10万,估计全国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15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接近23万人。全国受结核菌感染人数约3.3亿人。在结核患者中有34.7%是耐药病人,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人口大量流动等因素都给结核病控制带来新问题。

10 病因

肝结核是由各种肝外结核菌播散到肝脏所致,有时因肝外原发灶较小或已痊愈,不能查出原发病灶,据统计能查到原发灶者仅占35%。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形态细长弯曲,两端钝圆,无芽孢或荚膜,无鞭毛,长约1~5μm,宽0.2~0.5μm。在标本中呈分散状或成堆或互相排列成链状。结核杆菌为需氧菌,在缺氧情况下不繁殖,但仍能生存较长时间。在良好的条件下,约18~24h繁殖一代,菌体脂质成分约占其重量的1/4,染色时呈耐酸性。结核菌对干燥和强酸、强堿的抵抗力很强,能较长期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在痰内可存活20~30h,阴湿处存活6~8个月。但对湿热的抵抗力很低,煮沸5min或在阳光下直接曝晒2h即可杀灭。紫外线消毒效果较好。人型与牛型结核菌株皆是专性寄生物,分别以人与牛类为天然储存宿主。两者对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强度的致病力。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结核杆菌长期接触链霉素还可以产生依赖性,即所谓赖药性,但赖药菌在临床上很少见。

11 发病机制

肝脏血运和淋巴丰富,是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最容易侵犯的部位,一般进入人体的结核杆菌均能到达肝脏。但肝脏的再生修复能力较强,并且具有丰富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胆汁也有抑制结核菌生长的作用,因此并非侵入肝脏的结核菌都能形成病灶。只有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大量结核菌侵入肝脏或肝脏本身存在某些病变,如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药物损伤时才较容易发生肝结核。

近年发现人类免疫缺陷(HIV)感染者或其患者肝结核发病率显著增加,提示细胞免疫在肝结核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 结核杆菌侵入途径

结核杆菌侵入肝脏的途径有:

①肝动脉:为引起肝结核的主要途径。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或身体任何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灶,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或由于某些局部因素,结核病灶破溃,结核杆菌进入血液循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

②门静脉:少数肝结核病可经门静脉途径感染。门静脉系统源头的器官或组织结核病如肠结核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通过门静脉而侵入肝脏。

③脐静脉:胎儿期胎盘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先天性肝结核。

④淋巴系统:肝内淋巴管直接与腹腔淋巴丛、腹膜后淋巴结相通,故腹腔内结核可经淋巴入肝形成感染灶。

⑤直接蔓延:肝脏邻近器官组织的结核病灶可直接侵及肝脏。

11.2 病理类型

肝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肉芽肿。可因侵入的结核菌数量、部位和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的差异发展成不同的病理类型。一般可分为:

①粟粒型:最常见。为全身血行播散性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病变为粟粒大小至2cm,质硬,呈白色或灰白色多发小结节,广泛散布于全肝。此型病情严重,临床诊断困难,多为尸检或剖腹探查时发现。

②结节型:较少见。病灶比较局限,形成2~3cm以上、质硬、灰白色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甚至融合成团块,酷似肿瘤,又称结核瘤。

③脓肿型:结核病灶中心坏死形成白色或黄白色干酪样脓液,可单发或多发,脓腔多为单房,多房少见。

④胆管型:肝结核病变累及胆管或脓肿破入胆管形成胆管结核病变,表现为胆管壁增厚、溃疡或狭窄。此型很少见。

⑤肝浆膜型:表现为肝包膜发生粟粒性结核灶或包膜增生肥厚形成所谓的“糖衣肝”。较为罕见。

12 肝结核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肝结核起病缓慢。临床表现除发热外,最常见的体征为肝脏肿大,质中,边缘钝,可有触痛,近半数者脾肿大,而黄疸较少见。少数肝结核病人可伴有腹水。

肝结核主要症状有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肝区或右上腹痛及肝肿大。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有发热症状者占91.3%,凡有结核或有明确结核病史者,长期反复发热,且排除其他原因者,常有肝结核的可能。

肝肿大是肝结核主要体征,半数以上有触痛、肝质硬,结节性肿块;约15%的患者因结节压迫肝胆管可出现轻度黄疸,10%的病例有腹水。

13 肝结核的并发症

1.黄疸

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多呈持续性,少数可有波动。多与急性暴发型伴发。发生原因是:

(1)结核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

(2)肝内结核性肉芽肿破坏肝实质或破溃至胆管。

(3)肝内小胆管受阻。

(4)中毒性肝细胞损害,脂肪肝等。具体到某一病人,可能为数种因素所致。

慢性播散性结核病及结核病的终末期伴有肝结核,其80%出现黄疸,说明黄疸表示病情严重。

2.肝肿大

绝大多数肝结核病人有肝肿大(76%~95%),其中以肋下2~6cm者较为多见(42%)。肝表面多为中等硬度,且一般光滑,少数有明显结节。肝可有压痛,有时结核病变累及肝被膜,出现摩擦音。如有肝内结核脓肿形成,则肝痛及压痛更为明显;脓肿破裂时,常有剧烈腹痛、休克和腹膜炎表现。肝肿大的原因,有结核性肝脓肿、结核瘤、结核性肉芽肿、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脂肪肝、淀粉样变等。

3.脾肿大

约见于半数肝结核病例,肿大比较显著,多在肋下0.5~9cm,亦可逾脐。肝结核伴发的脾肿大一般表示脾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肉芽肿的浸润和脾髓网状细胞的增殖。脾肿大常伴脾功能亢进,三种血液有形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4.腹水和腹部肿块

主要由于结核性腹膜炎和淋巴结结核所致。

此外,肝结核还可并发肺脓肿、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脾肿大者可呈全血减少。少数肝结核患者可增高,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80%以上患者有贫血表现,血沉常加速。

14.2 肝功能检查

约半数肝结核病例出现肝功能损害,ALT、ALP及胆红素升高,可有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倒置,黄疸者堿性磷酸酶增高。

14.3 血清检查

血清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抗PPD)IgG抗体测定阳性结果可诊断肝结核。

14.4 皮肤试验

包括OT(old tuberculin)或PPD(purifiedprotein derivative)的皮肤试验,连续观察12h,阳性者可作肝结核诊断参考。

14.5 肝穿刺活检

对弥漫性或粟粒变诊断价值较大。

14.6 细菌学检查

经穿刺或手术获得的肝组织切片抗酸染色寻找结核杆菌,粟粒变的细菌阳性率可达60%。

14.7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体外扩增结核杆菌DNA:PCR技术已用于结核病的诊断。除用于体液及排出物中结核杆菌DNA的检测外,也有用于检测活检病理标本中结核杆菌DNA。此技术尚在发展中,可望提高对肝结核的诊断水平。

15 检查 15.1 X线腹部平片

可能发现肝内钙化灶。有人报肝结核患者48.7%有肝内钙化灶。有的肝结核病例可见右侧横膈升高、运动减弱。

15.2 B超

可发现肝肿大及肝内较大的病灶,亦可在其引导下作病灶穿刺检查。

15.3 CT扫描

能发现肝内病灶。

15.4 腹腔

检查可发现肝表面的黄白色点状或片状病变,并在直视下作病灶穿刺作病理及细菌学等进一步的检查。

15.5 剖腹探查

个别肝结核疑难病例,必要时可通过手术途径获得明确的诊断。

16 诊断

肝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对不明原因发热的青壮年,伴有肝脏肿大、肝区或上腹部胀痛、肝功能损害、贫血者,应疑及本病。白细胞可减少或正常,血沉多增快。毒素试验可阳性,但重症者可阴性。近半数病人可通过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剖腹探查或早期应用抗结核药物试验性治疗。

17 鉴别诊断

肝结核需与肝炎、伤寒、疟疾、布鲁菌病、慢性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①局限性肝结核瘤有时与肝癌难以鉴别,而粟粒性肝结核有时易与弥漫型肝癌混淆,但后者病情严重,病程发展较快,AFP阳性,结合慢性肝病史等,一般可以鉴别。

②肝结核形成脓肿后应与阿米巴性或细菌性肝脓肿相鉴别。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胆道感染,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有寒战、高热,而阿米巴性肝脓肿多有脓血便史,脓肿一般比较大,脓液呈巧克力色,一般不难鉴别。

③对具有黄疸的病例,慎勿误诊为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尤其当患者有结核病史或治疗无效而日渐恶化时,应警惕肝结核的可能并做相关检查。

④肝脾肿大、高热、黄疸、贫血、恶病质,应与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相鉴别,可查骨髓象和淋巴结活检。

18 肝结核的治疗

肝结核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但肝结核球应用外科治疗。

18.1 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对体弱、病重者应加强支持治疗。

18.2 内科治疗

肝结核用药方案可参照肺结核,应适当延长疗程。肝结核患者有ALT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时,不仅不是抗结核治疗的禁忌证,反而是适应证,疗程中ALT可能有小的波动,但很快恢复正常。

及早应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者为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PAS)、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异烟肼疗程一般为2年,链霉素3~6个月,PAS可根据病人反应,用半年以上。同时应加强营养及全身支持治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的原则,方法与血行播散性结核相同,用WHO提出的督导下短程化疗。具体方案可选用2SRHZ/4R3H3、2ERHZ/4R2H2等,疗程6~9个月(S为链霉素,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药物前的数字代表月数,药物后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周用药次数)。初期如出现高热可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10mg,3次/天,热退可尽快减少剂量。耐药结核病尤其是多药耐药结核病(MDRTB)是目前临床结核病防治中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对于MDRTB的控制,最重要的措施在于预防其发生。对已经出现的MDRTB,应尽早进行有效治疗,方案至少包含4种药物,必要时6~7种药物,根据病变范围、药物效力、药敏试验并参考以前的用药史决定,并力争做到个体化。

在积极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对脓肿反复穿刺抽脓并用0.5%SM冲洗脓腔后注入INH50~100mg,可加快脓肿的愈合。

18.3 外科治疗

对结核性肝脓肿较大者,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考虑手术引流或行肝叶切除术。

对肝结核球限于肝一叶内者,如无肝外活动性结核病,肝功能能耐受手术者,可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行肝叶切除术,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以防结核菌扩散。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

(1)较大的孤立结核瘤,结核结节融合成团块或干酪性肝脓肿。

(2)病灶压迫肝门引起黄疸者。

(3)并发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有脾结核、脾功能亢进者。

(4)并发胆道大出血者。

(5)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者。

19 预后

因肝具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具有丰富的网状内皮组织和强大的反应性,有很强的再生和防御能力,能及时形成屏障作用,故肝结核有自愈倾向。但患者一旦呈高热、发冷、肝大等活动性肝结核表现,难以自行恢复;如不及时给予特效治疗,一般迅速恶化,于数周或数月内死亡。抗结核药物治疗能立即显效,即使非常严重的肝结核病例,也多能治愈。

肝结核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的正确诊断,或确诊的早晚。如能早期确诊,及时给予抗结核治疗,即使比较严重的病例也能治愈。粟粒型肝结核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多在6~8个月痊愈。其余类型的肝结核痊愈时间可能略长。死亡多因误诊或确诊太晚,丧失了治疗机会,病情恶化,则预后不良。并发症脂肪肝导致的严重肝功衰竭,可为死亡原因。黄疸表示肝损伤严重,预后不良。

20 肝结核的预防 20.1 控制传染源

发现和管理传染源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此应定期集体肺部健康检查,实施登记管理制度。

20.2 切断传播途径

首先应是积极、尽早、彻底治愈活动性肺结核,使痰菌转阴。

管理和处理患者的痰液,其主要方法是: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广泛宣传防痨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结核患者的痰应吐在纸上并焚烧,或咳在痰杯中加2%煤酚皂或1%甲醛溶液(约2h 即可灭菌),接触物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数小时可灭菌)。

将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餐具单独应用,并定期煮沸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牛奶必须用巴氏灭菌法(56℃×30min)或煮沸饮用,不喝生牛奶。

加强个人卫生,勤晒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杀灭污染的结核杆菌。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0.3 接种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增强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目前我国规定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阴性者加种。对少数民族、边境居民进入内地城市,或新兵入伍时,必须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

21 相关药品

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利福平、乙胺丁醇

治疗肝结核的穴位 肩中外俞

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太阳肺俞、肝俞。《备急千金要方》:心烦上气,灸肺俞,针入五分...

天会

气宽胸,清热散结作用。天池穴系心包络、三焦、胆和肝诸经之会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痛,...

中府

痉挛的作用,可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改善肝的血液循环:用放射性核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

头冲

,不得安卧。《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针灸甲乙经》:咳上气...

天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