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结核胸痛是怎么痛法

2.心包炎的治疗

3.结核性心包炎和肺结核有什么区别?会不会传染?

结核性心包炎应该吃什么药?_心包结核治疗中胸痛正常吗吃什么药效果好

胸痛是心脏病的典型症状,但却不一定提示心脏病!

患者突然发生胸痛,肯定特别害怕,毕竟电视、**上心脏病患者突然手捂胸口,突然发病去世的场景太过深入人心了,尽管其中存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拴塞等致命的可能,但如同样存在诸如二尖瓣脱垂、胸膜炎、食管疾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肌肉骨骼病等不会致命的胸痛。

防患于未然!

尽管可能性很多,但如果突发胸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确诊!

胸痛是很普遍的症状,但同时也是很严重的症状,由于涉及人群较多,可能致命的心肌梗死也比较常见,所以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三种高危可能!

就是我上述所说的三种可能致命的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压榨性胸痛相似,是一种紧束性的钝痛,但往往更为剧烈,主要疼痛范围是胸骨后,有可能放射至其他部位,大概拳头大小,无法缓解。

主动脉夹层:此类疾病的患者,往往能感知到一种撕裂性的胸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多数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刀割性胸痛的同时,伴有胸闷症状,一旦进行深呼吸就可能使疼痛加剧,变得更为剧烈难忍。

一种不需要治疗的可能!

这种胸痛就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谓的不需要治疗是不需要进行手术、药物的治疗,但需要患者通过调节自身生活、饮食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方可在短期内恢复。

这源于其疾病的形成,此类患者没有器质变,无法通过影像学检测出异常,更年期女性更容易患有,同时熬夜加班、长期高压、吸烟酗酒都是高危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发生紊乱,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由于其没有器质变,现代医学对其的治疗手段极其有效,更多的要像我上述所说,进行自我调节恢复。

一种容易误诊的可能!

这种胸痛容易与心脏神经官能症进行误诊,当患者怀疑疾病去做检查后,一旦没有查出任何问题就会怀疑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但我们需要明白所谓查不出异常,不一定是真的没有异常,很可能是查错了,这就需要医生在检查前,对疾病有所猜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容易误诊的胸痛就是脊柱病变导致的,其有明显的责任病灶,可以被核磁共振和正位片所发现,但由于很多医生对其的忽略,很容易将其错过,而所谓心脏神经官能的广大患病群体中,其实存在大量此类患者,他们长期存在胸痛、胸闷等症状,哪怕定期服用安神药物,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定期 旅游 保证心情愉快,症状也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这种患者有很大几率是脊柱病变导致临床症状。

此类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冠脉持续痉挛,血液循环一直受阻,很可能会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导致心梗的出现,危及生命。

有一个常识性观念需要再次强调: 虽然胸痛不一定是心脏病,心脏病也不一定是胸痛,但是但凡是出现了胸痛的症状,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能够导致胸痛的疾病有很多,可轻可重,可急可缓。

对于每一个临床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关于胸痛这个问题,一定是常常遇见、常常被提问的。

带状、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肺炎、胸膜炎、气胸、食管炎、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等,都可以引起胸痛。

此外,心脏病只是对心脏相关疾病的统称,它包含有许多的内容。

其中,我们最常见,也是这个问题想表达的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不一定有着典型的胸痛,甚至会有一些不典型的其它症状。

比如,我见过没有任何胸痛,仅是腹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我见过以“胃痛”为唯一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患者。

我见过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我也见过以牙痛、以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梗死患者。

我甚至见过以“精神错乱”神志异常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一定会有胸痛的症状,也不能危言耸听的认为所有胸痛都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但是,无论如何: 一旦出现胸痛,都应该得到重视,都应该到医院里正规诊治,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和那些又高血压、糖尿病、过量抽烟酗酒熬夜的高危人群。因为,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正游走在生死之间!

胸痛是心脏病的前兆!

大家可能会看到最近一两年各个城市出现了好多胸痛中心。建立这么多胸痛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以最快最准确最专业的速度鉴别胸痛,抢救心脏病,也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所有胸痛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及致残率相对也很高的疾病。而急性心肌梗死在抢救过程必须分秒必争,所以建立胸痛中心能够更快更准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建立绿色通道,真正的把生命放在第一位。

胸痛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急性心肌梗死,如果那样就建立急性心肌梗死中心就行了。正因为胸痛只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而胸痛对应的疾病很多,比较危重的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我们今天只简单介绍心脏病胸痛有哪些特点:心绞痛多为阵发性的,且位置固定但不局限,每次2-15分钟左右肯定能好,多于劳累后发作或加重,和体位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心绞痛持续那么就是心肌梗死啦!

除了上述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外,还可能是心包炎、胸膜炎、带状、心脏x综合征、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肌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心肌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肺炎、肺癌、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等等等等。

所以说胸痛可能是心脏病,而且确实要首先考虑是不是心脏病。一旦发生胸痛持续不缓解,一定第一时间拨打120!

很多疾病都会导致胸痛,最常见的疾病当然是心脏方面的疾病,心脏方面的疾病是一个统称,包括了很多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等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胸痛。

比如一个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最近在活动时会出现胸痛,休息后可缓解,这时候要高度考虑是不是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必须要重视。当心脏的血管硬化狭窄后,如果进行体力活动,这时候心脏会相对缺血,缺血就会疼痛。一旦休息,心脏缓过来了,就疼痛缓解了。

但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绞痛,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医生就太简单了。胸痛还可能是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这些疾病的诊断做心脏彩超才能鉴别。而胸痛也可能是主动脉瓣狭窄,当主动脉瓣狭窄的时候,血液泵不出去,那么全身都会缺血,心脏本身也会缺血,就会导致心绞痛。

除此之外,主动脉夹层破裂也会导致胸痛,主动脉夹层破裂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疾病,这时候由于动脉撕裂,会有非常明显的胸痛,通常是感觉背部有撕裂样的疼痛,如果进展快速的话,病人往往没有时间做手术而直接死亡了。

另外,胸痛更可能是一些软组织的炎症,尤其是青少年患者,经常有运动的,由于难免撞击胸部软组织,导致局部软组织发炎,比如肋骨软骨炎,这些时候都会有胸痛,但这些胸痛原因不严重,不是心脏病的表现,不用太紧张。怎么识别肋骨软骨炎呢?用手指压一下就知道了,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疼痛,然后用手指压下去疼痛更剧烈了,说明是这个部位的炎症导致的疼痛,那么无大碍,只要口服一些解热镇痛药就行了,比如布洛芬、洛索洛芬等。

所以,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脏病的前奏,只能说部分疾病是而已。具体那些是,需要医生的综合评估。

关于胸痛,非常有必要跟大伙聊聊!由于受到这几年来关于预防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知识宣讲教育,大部分人把胸痛与心梗直接就完全等同连续起来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预防心梗的防范意识增强,但是在实际中,胸痛未必就一定是心脏病的前兆,我想跟大伙强调的是:发生胸痛,你要学会这几点简单的鉴别诊断方法!

第一,胸痛未必是心脏病的表现,还有可能是食管反流!

食管与心脏的位置相对还是比较近的,往往会有一部分人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实际上是食管反流导致食管收缩痉挛的食管源性的胸痛,这跟心梗引起胸痛,还是有所区别的,食管反流引起的胸痛往往跟吃饱饭以后多发,而且疼痛感属于钝痛,不是心梗的绞痛,而且持续时间比心梗引起的胸痛时间要长,往往还会带来一中反酸等感觉,患者直立后会有所缓解!

第二,胸痛未必是心梗,也有可能是其他心脏病的表现!

心梗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有胸痛症状,但是在临床上,还有一些心脏病也会引起相应的胸痛症状,如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心包填塞、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夹层动脉瘤等等都可以引起胸痛,因此,确诊胸痛是哪一类心脏病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来说,一旦误诊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引起的胸痛,死亡率达到90%以上!所以,出现胸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的胸痛中心就诊查因!

第三,心梗不要只瞄着会有典型的胸痛症状,没有症状的心梗更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有典型的胸痛症状更容易引起大家对疾病重视,但有一部分心梗患者属于无症状心肌梗死,它没有胸痛,也可能没有放射痛,可能就是一些心梗前的大汗淋漓、乏力等看似劳累过度等症状,实际上也可能是心梗前兆,这也应该引起我们重视,无法及时得到缓解必须要及时就诊,因为无症状心肌梗死更容易忽视而要人命!

心脏病会出现胸痛、胸闷等表现,但出现胸痛却不一定是心脏病的前兆。

首先,心脏病其实也分很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而冠心病中又以心绞痛发作的临床表现最为常见,所以大家可能都觉得心脏病就是经常出现胸痛的表现。

但反过来出现胸痛就是心脏病的前兆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发生胸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可造成胸痛的疾病也非常多,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上百种疾病,有些是无需特殊处理,而有些是致命的。常见的致命的胸痛有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非致命性疾病包括肋间神经痛、心血管神经症、反流性食管炎、肺癌、胃病、带状、心包炎、肋软骨炎等。

当然,在这些胸痛中,最常见、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心绞痛。简单讲,如果出现与活动有关的心前区憋闷、压榨样疼痛的感觉,伴有出冷汗等,休息后数分钟可明显缓解的,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有早发心血管家族病史的人更应及时到医院急诊。如果是第一次出现原因不明的胸痛的,最好到当地胸痛中心进一步明确诊断。目前国家31个省市已成立669家胸痛中心,搭建起全国胸痛快速救治网络,可以使心脏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迅速救治。

胸痛不是一个病,只是一个症状而已,且非常多见,任何因素如炎症、血管疾病、外伤、肿瘤等只要使支配胸部的感觉神经受到刺激,在临床上就会表现为胸痛。由于引起胸痛的原因不同,胸痛的表现形式及疼痛程度也不一样,有隐痛、压痛、灼痛、刺痛、压榨性痛等,有的疼痛向其他部位放射,有的局限于局部,有的与呼吸和运动有关,有的静息状态下也表现出胸痛。

有50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胸痛,多数胸痛患者没有生命危险,但其中有少数胸痛是致命性疾病引起的。所以,胸痛未必一定是心脏病。

与心脏有关的话,常见的疾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80% 90%的心源性猝死是有ACS造成的,因此发生胸痛时应迅速鉴别患者是否为致命性胸痛。

胸痛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

1、胸壁疾病,如带状、流行性胸痛、肋间神经炎、外伤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肺炎等。

3、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4、其他情况,如纵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颈部疾病、身心疾病等。

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的胸痛有其特征:

胸壁疾病:局部有明显的按压痛,疼痛部位即为病变部位。

呼吸系统疾病:疼痛部位为腋下以及季肋部,且呼吸会加重疼痛,并且可伴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血管疾病:疼痛多集中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界限通常不明显,疼痛的性质是闷痛,而不是针刺样的锐痛。心绞痛会向其左肩、左臂放射,持续时间短,患者常常伴有胸闷、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多发生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

因心血管问题引起的胸痛,最常见的为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其特点是,既往大都有心脏病史,疼痛多局限于胸骨后和心前区,也可见于上腹部和背部,向左肩部反射,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加剧。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性质多为闷痛、压榨性痛、刺痛、绞痛、刀割样痛等,口服等不能缓解。少数可仅表现为隐痛或胸前区压迫感。疼痛的时间多为数小时至数天,常伴有大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有时有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心绞痛的疼痛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同,但疼痛的程度要轻,休息数分钟或服后可缓解。最常见的诱因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后及吸烟和寒冷刺激等。

心绞痛、心梗的疼痛性质比较剧烈,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口含效果不好。

另外还有主动脉夹层及心包炎。心包炎时的疼痛变化较大,从很轻的隐痛到持续剧烈的胸痛都可能。

多数胸痛并非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因此也无需轻易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

如果是心前区(乳头下、心尖搏动处、或胸部某一点)疼痛,这种疼痛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无密切关系,可以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闷痛,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常发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也可以是极短促(仅1 2秒钟)的、瞬间即逝的针刺样疼痛,可以反复出现,这两种疼痛均可伴有局部皮肤感觉过敏点,或局部压痛点。这也是神经系统过度敏感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之一。

既往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如果出现了不可解释的心悸、气促、乏力等,也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在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出现,不排除合并心肌炎的可能;如果上述症状出现在近期过度劳累、大量吸烟后,更应警惕,要及时上医院查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或心脏彩超等。

如果发生急性胸痛,关键是找出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对40岁以上,既往有冠心病史的病人,当发生心前区剧烈疼痛时,要注意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可先舌下含化,如不缓解,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对胸痛部位局限,压痛明显的,可能为胸壁疾病,可贴止痛膏或口服去痛片进行治疗,一般症状可以缓解。对那些病程比较长,其他伴随症状明显的,不要自己处理,最好尽早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治疗。

首先心脏病有好多种,这里指的心脏病主要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心绞痛和心梗疼痛的特点

多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都会有前区的疼痛,而这种疼痛往往在心前区,压榨感,巴掌大的疼痛。如果是心绞痛多数在十几分钟以后缓解,甚至舌下含或者是速效救心丸以后缓解,如果是心肌梗死,疼痛往往持续不会缓解。但并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脏病。

胸痛的原因很多

胸痛的原因会有很多,比如日常食道炎,比如们肋间神经痛,比如更危险的的主动脉夹层等,都会引起胸痛。

对于不同的胸痛,我们一定要区别对待,如果胸痛的特点是心前区,巴掌大,压榨感嗯,有放射左肩部这些情况的时候,特别是如果含或速效救心丸能缓解,这基本就可以确定心脏病了,这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确定我们心脏血管的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并不是所有的心脏并都有胸痛

我们还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都是有胸痛的。

有的人会出现其他部队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甚至有的人出现牙痛,脖子痛,有的人出现胃痛等这些不典型的症状。

这些也可能是心脏病造成的,当我们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可能是心脏病。

这种情况到医院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首先是我们一定要做心电图,看是否有心脏缺血的改变,还要血检查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第三个是必要的时候做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术,看看整个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心脏血管的问题。

排除心脏是否有心脏病,因为其他的胸痛中主动脉夹层也是致命的,这种胸痛是那种撕裂样疼痛,并且危险程度甚至比心梗的死亡率还高。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 健康 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胸痛的原因很多,也是临床上很难鉴别的一种症状。最危险的是两种原因导致的胸痛,一个是主动脉夹层,另一个是急性心肌梗塞。

主动脉夹层,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率接近50%。疼痛为胸背部的撕裂样剧痛。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若可以通过溶栓或冠脉支架,尽早开通闭塞血管,预后较好。近年来,大家对胸痛的警惕性越来越高,出现胸痛,呼叫救护车去医院的越来越多。现在国内很多医院都有胸痛中心,可以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病会出现胸痛、胸闷,呼吸气短等表现,那么胸痛是不是心脏病的先兆症状呢?其实胸痛却不一定是心脏病的前兆。其他疾病比如: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炎症,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胸膜增厚,主动脉夹层都会引起胸痛。需要区别对待,才可以明确胸痛的原因

首先,心脏病患者在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时候,其疼痛往往在心前区,压榨感,巴掌大的疼痛,有放射左肩部这些情况的时候,在含或速效救心丸以后可以缓解,这基本就可以确定心脏病的。需要及时到医院的心内科就诊,首先要做心电图,看是否有心脏缺血的改变,还要血检查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必要的时候做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术,看看整个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心脏血管的问题。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如果确定不是心脏病引起的胸痛,就需要考虑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主动脉夹层、呼吸道感染,胸膜炎,反流性食管炎、肺癌、胃病、肋软骨炎等。如果胸痛的部位固定,且有压痛,局部有肿、痛的感觉,则可能是炎症引起的。若疼痛呈烧灼感则可能是胃酸反流引起。若疼痛呈刀割样剧痛则可能是带状引起。若胸痛伴有咳嗽、咳痰则可能是肺部疾病引起。需要去医院胸外科进一步确诊病因,针对胸痛如果明确原因后应给予镇痛治疗,常用的有解热镇痛药物,也可以用阿片类药物;对于其他一些伴随症状,也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平时注意避免吸烟喝酒,避免温热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情绪放松有助于预防胸痛症状。

肺结核胸痛是怎么痛法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有很多早期癌症被治愈的例子,也有很多中期癌症能延长生命的例子,那如何判断癌症病情是否在好转呢?

1、经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进食正常,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大小便通畅,不受病痛折磨;

2、精神饱满,无疲倦感,可以应付轻微甚至较重的体力劳动;

3、随着时间推移,患者逐渐接受病情,恢复乐观、豁达的心情,无明显思想负担。

4、抽血复查血常规正常,无骨髓抑制反应;查肝功能正常,无明显低蛋白血症;查肾功能好转或正常;查电解质无电解质代谢紊乱;监控血糖、血压等维持在正常范围; 查肿瘤标志物较治疗前降低或恢复至正常;

5、查彩超、CT、磁共振、胃肠镜等,无明显的头颅、肺部、肝脏、骨头转移,胃肠道内无肿瘤复发;或者原肿瘤病灶前缩小、不扩散等;

6、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平稳(体温、呼吸、心跳、脉搏、血压正常),检查切口愈合良好,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且无继续减轻,检查局部无淋巴结肿大、转移。

癌症的的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治疗好转后前面一年要每三个月复查,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以后坚持每年复查,如果5年内不复发,可以说癌症被治愈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了。

癌症的康复就如同癌症的发生过程一样,漫长而又复杂,这也是癌症难以治愈的原因。虽然癌症难以治愈,不过实际上癌症治愈的案例也大有人在。怎样才是癌症正在好转,如何才算是完全治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1、化验结果正常

通常来说,癌症治疗的过程中离不开抽血化验,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等,如果这些化验数据正常,而且血液系统处在 健康 状态,如果尿液检测结果也正常,而且各项指标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可以初步认定癌症被控制住了。

还有就是肿瘤标志物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检测,如果这两项长久以来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检测合格,则可以初步认定癌症已经痊愈。

癌症有100多种,癌症是否治愈和癌症类型也有关。治疗过程中如果癌症已经完全检测不到癌细胞,可以认为癌症被治愈。通常情况下,癌症患者在痊愈后,内脏功能正常,且各项指标如血脂、血糖也长期正常。

2、影响血检查稳定或正常

B超、CT、磁共振、PET-CT、ECT等检查正常没有发现新的病灶,以及出现的结节稳定,没有增多或者变大,可以说明身体已经恢复正常。

癌症患者可以结合禾存有机硒。研究发现硒对免疫功能有广泛的影响。适量补硒不仅可增强免疫力,还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硒还具有保护细胞膜的作用,可防止肝细胞坏死。随着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硒对肿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硒可改变致癌原的代谢。动物实验指出,把已有癌细胞的子宫割掉一部分后,如果食物中有硒,癌细胞复活的机会减少了许多。硒对肿瘤等也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癌症患者术后补硒能降低复发率,术前补硒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趋势,大部分患者肿瘤生长出现迟缓和停滞。

3、复查没有相关症状

出血:出血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肿瘤体坏死一般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如果肿瘤体侵蚀周围血管,则会造成严重大出血,如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痰中带血等。

体重下降: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体重下降。如果患者一段时间内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就应该检查肿瘤有无复发的可能。

淋巴结肿大:淋巴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如果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这些区域肿大,应及时就诊。

疼痛、发热:如果出现转移,疼痛有可能非常明显。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者较多瘤体压迫体内管腔,都可能引起组织坏死或者炎症,出现疼痛征象。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也会引起发热。发热是患者常见的症状。

4、五年内没有复发

除了根治癌症之外,如果经过长期治疗,身体内仍然有肿瘤,但肿瘤没有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长期维持,只要在治疗后5年内没有复发和转移,一直到宿主离世或者其他原因离世,这也是癌症治愈的标准之一。

癌症是否好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判断:

(1)患者的主观症状

大部分早期癌症没有症状,中晚期癌症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例如疼痛,发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腹痛,腹胀,消瘦等等。在接受治疗以后,患者的症状可出现明显的好转,例如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人有精神了,食欲增加,吃的多了,体重增加了,腹痛腹胀等症状减轻了。

(2)查体

有一些肿瘤,可以通过查体发现,特别是体表的肿瘤,例如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皮肤癌等等,医生可以测量肿瘤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以乳腺癌为例,如果治疗有效果,肿瘤包块会变小甚至消失,皮肤溃疡会愈合,腋窝的淋巴结会缩小或者消失,通过查体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结果。

(3)抽血化验

肿瘤患者接受治疗之后,有一些血液学的指标,会发生变化。例如治疗前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治疗有效果之后,贫血或者低蛋白血症会有改善,会好转。如果治疗前的肿瘤标志物升高,经过治疗之后,如果有效果,肿瘤标志物会下降,甚至变得正常。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加客观的证据,例如彩超,CT,核磁共振,PET/CT等检查,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测量肿瘤的直径,体积,数目,有没有新长出来的病灶,病灶的血流情况等等。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需要定期复查。

(5)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金标准,癌症患者在接受新放化疗之后,如果治疗有效果,最后还需要手术切除,将切下来的病灶送去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还有多少癌细胞剩余。有些肿瘤,接受放化疗之后,肿瘤细胞可以完全被杀灭,称为完全缓解。如果达到完全缓解,说明治疗效果极好,患者对治疗很敏感,预后很好。

第1个就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说原来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等一系列的不良临床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癌症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像这些不舒服的症状也会慢慢的好转。甚至有可能还会处于一种消失的状态。再比如说原来可能胸闷憋气,腹痛腹胀食欲不振,那么经过积极治疗之后也有一个好转的趋势,那么这样也可能会是癌症逐渐好转的一种表现。

第2点就是看患者的整体状态,一般癌症的人他是会出现身体内部的高消耗状态,因此造成的精神不振,脸色苍白或者是出现了体重下降,神情紧张,烦躁焦虑等等。那么当癌症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可控的情况下,对于人体的损伤就相对比较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相关状态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比如说精神比较好,也比较健谈,也容易和人说话,脸色也红润,比较好看,再一个就是体重有可能逐渐的向上增长,神情方面比较淡然,也没有非常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出现,也都喜欢出去和人说说话和人一起交流一下。像这些有很多情况下也是一种癌症好转的表现。

第3点就是一些影像学的检查,这个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确诊方法。一般来讲,通过一定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看到有很多癌症至少在同体积上还会呈现一个逐渐缩小的状态,也没有发现有远处的转移。甚至有的还可能会处于一个消失的状态,发现不了原发病灶。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般的检查手段就是CT,核磁,胃肠镜等等。这个是最普遍的一种临床检查手段。

第4点就是一些血液学方面的检查,这个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手段,比如说肝癌,有可能甲胎蛋白这项指标逐渐的下降,甚至是正常。其实这种指标在临床上非常非常的多,这个就要看你原发的疾病是什么,复查了之后你所异常的指标是不是有一定的变化?

第5点就是最准确的手术治疗,有的时候不得已需要二次手术或者是三次手术,那么这个时候取出病理学化验来去证实确实比原来有降级或者是好转的趋势,那么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其实评判的指标也很多,作为普通人来讲,观察临床症状和患者的整体身体状态这个是最普遍的,其他的就要有交由专业医师进行评判。

祝福大家都能够身体 健康 !

得了癌症,最担心的是事情就是病情一步步出现恶化。如果通过积极的治疗,都盼望着病情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怎么才能够知道癌症在好转呢?我们看一下这个问题。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我首先是想起了前段时间我经手过的一位老年肺癌患者,我想把她的经历先分享一下,用来揭露一下癌症的罪恶。

说到这位肺癌患者,发现时肿瘤已经不算小,但是全身检查后没有发现远处转移。通过积极的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等治疗之后,检查发现肿瘤也在缩小。正当家人觉得治疗有效为之高兴的时候,在第四次化疗复查时,发现了远处脑部转移。

所以说,其实我们有时候对癌症很无奈,尽管看到癌症在好转,但是表像难以掩盖它恶的本质。

分享以上真实故事的目的,主要是告诉大家: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体征、检查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治疗效果,不能因为一些指标的短暂好转而掉以轻心。 无论什么时候,得了癌症,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被表象蒙蔽。

但是我更不是说,癌症不可能会好转,因为有些早期发现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而有些癌症,即使发现时已经中晚期,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也是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延长患者寿命的。

首先,症状好转。

这个是所以疾病好转的基础,疾病带来的不适症状,如果通过积极的治疗,症状明显改善,那么身体就会感到舒适,也就是病情好转的一个指标。

对于癌症,大多都会给身体带来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疼痛、出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等。 如果通过积极的治疗,这些症状可以改善,那么对于疾病来说,也是一种好转表现之一。

而很多恶性疾病的晚期,如果丧失了手术自己放化疗治疗,那么姑息治疗是唯一的癌症治疗方式。 如果可以减轻身体不适,提高生存质量,就是一种病情的好转。

再者,肿瘤消失或者缩小。

如果早期肿瘤,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积极的手术治疗,甚至可以完全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这肯定是一种好转表现。

而如果没有手术机会,或者通过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等治疗方式,使肿瘤瘤体不再增长,或者缩小,那么这个也是肿瘤好转的一个指标。

这个指标,通常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瘤体变小,并没有远处转移才是好转的重要指标。

而对于实体恶性肿瘤疾病, 如果 治疗后经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肿瘤完全消失,且时间超过1个月,判断为完全缓解;而治疗后肿瘤半径(或所有病灶半径之和)缩小30%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可以说疾病部分缓解。

再者,通过血液检查来看。

许多的肿瘤疾病,带来的是器官功能的损害,比如出现贫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损害,另外肿瘤标志物检查时指标增高。而如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化验指标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那么也是恶性肿瘤性疾病好转的表现。

所以说,癌症病情好转是指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血液、影像检查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单纯的某一项指标变化一般很难确定病情变化。

首先,要 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且相信自己是可以战胜癌症的。尤其很多的患者,家属选择不告诉患者病情,这个也主要是担心由此带来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另外,积极调理饮食。

做到饮食搭配合理,营养要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尽量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盐腌制、熏制品、发霉等食物,过量食用这些食物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再者,力所能及的参加锻炼。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就要适当的进行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虚弱的体质,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从而更有力量去跟癌症抗衡。

再者,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居住环境要适宜,应该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湿度适宜,不要长时间的呆在没有阳光、不透气的屋内。家人更要积极的同患者沟通交流,细心的照顾。有时候家人的陪伴鼓励才给患者战胜疾病带来勇气和信心。

再者,积极面对治疗。

疾病的治疗受制于医疗条件家庭条件、主观意愿等等多方面影响,力所能及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而如果因为治疗出现一些副作用,不要过于当心,积极咨询医生,积极的克服。

所以说,肿瘤患者疾病是否好转取决于很多的方面,多数时候需要综合的评定,而如果不幸得了恶性肿瘤疾病,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积极配合治疗,争取疾病治疗好转最大化。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癌症病情慢慢在好转?一般是通过临床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检查3个方面来评价的。

有人会说检查这个那个的要花很多钱,医生能不能看一下就给个结果?肿瘤治疗有对症和抗肿瘤两种方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一定肿瘤情况就好转,还有医生查体在某些方面远不如机器探查精确。

①症状、体征

临床检查主要是询问症状以及查体,病人某些特有症状减轻、缓解除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外,应该就是病情好转的表现。比如肺癌咳嗽,一般很顽固,干咳、无痰,没有止咳等药物的干预下,只有肿瘤变小才可能出现这种结果。还有病人食欲增加、体重增加、体力状态改善、恶心、呕吐缓解等等一些症状变化也可能是疾病好转了。

一些典型、明显体征是可以查出变化的,比如体表一些肿大淋巴结、肿块,肺脏与肿瘤相关的呼吸音,腹部触摸到的包块,直肠指诊到的肿瘤等等,若这些体征变小、或减轻就是病情好转。

②血液

肿瘤标志物是临床上最常用、最方便、可多次反复检查的指标,它诊断作用仅是,但对于病情监测它的意义要大很多,前提是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具有相关性,一种、或几种。明显降低、或持续在参考值范围之内都是疾病好转指标。比如结直肠癌术前CEA35ng/ml以上,还有几百的,术后很快降低,有些就5ng/ml以下,这就表明手术对癌症治疗很有效,降低越快表明手术作用越大。

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血液检查号称是“液体活检”,是很客观的指标,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多用于晚期肿瘤的诊断、监测,未来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③影像

超声、CT、核磁共振是复查肿瘤最常用的三种手段,肿瘤变大变小“一目了然”,指标客观,也是临床证据。

病情好转一般情况下症状、体征以及血液、影像检查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单纯的某一项指标变化一般很难确定病情变化,比如症状,比如肿瘤标志物等,需综合判断。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628

癌症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是要进行疗效评估的!举个例子吧,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行含铂双药化疗!一般化疗第三个周期来院时我们要给患者先评估疗效,然后再做治疗。怎么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通常需要复查胸部CT,然后和化疗前的CT图像进行比较。比如,原来是4*4cm,现在只做2*2cm了,那么肿瘤最大直径减少了一半!按照RECIST评估标准可以达到部分缓解了(PR),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你还得做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颅MR,腹部超声,肾上腺超声,泌尿系超声,骨扫描等检查。其实,这个复查和第一次确诊分期检查几乎是一样的!

另外就是看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对非小细胞肺癌而言,化疗后癌胚抗原CEA,CA125,CA153,Cyfra21,NSE等和肺癌有关的标志物都可能降低。其中有报道化疗后这些标志物表达水平的下降与疗效正相关!比如腺癌患者,那么经过2周期化疗后,CEA可以大幅度降低,甚至正常。

最后一个就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原来肺癌患者原来有胸痛,胸闷和咳嗽症状的。如果治疗有效,肺上肿块缩小,那么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有所改善。

总之,医生在评估患者病情的时候一定是综合考虑,全面评估的!具体的指标上面也说了,您了解一下就好!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医生干!你要做的是遵医嘱定期复查!

每次化疗前抽血,做b超,抽血可以看出肿瘤标志物的指标是否正常。

b超可以对比每次转移病灶的大小,我是颈部和锁骨还有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b超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小。

每两个周期做复查,包括CT和核磁,结果都可以对照自己之前的检查结果。

我在第一次复查的时候,CT显示右肺门的转移没有了,胸腔积液没有了,心包少量积液。

第二次做复查的时候,纵膈淋巴结肿大也缩小了的一厘米左右,双肺散在小结节。

颈部CT第一次复查的时候显示提示淋巴道转移,第二次复查提示淋巴结肿大。

这些都是在慢慢的转好中,而且你自己也会有一些感觉,比如胃口变好了,体力恢复了,精力旺盛了。

之前我吃不下饭,每天吃的很少,吃一点就饱胀,后来能吃饭了,这就是在变好了。

身体虚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无法长时间的走路,会特别累,后来可以走路了,甚至可以跑步了,这就是在变好了。

精力越来越旺盛了,之前看一会书或者手机就会有些疲惫,大多数时间为了打发无聊我会听书。

现在也完全不会了,我可以看书,运动,走步,跑步,不喘,不累,不疲乏,这就是在好转了。

肿瘤经过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有多个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影像学证据,比如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就是根据治疗前后可测量病灶的大小变化。

常用的客观的评价指标:1.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增强CT或者核磁共振: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CT或者MRI片子,测量同一部位的癌灶变化(可以是原发病灶也可以是转移病灶或者淋巴结),一般根据变化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和疾病进展,肿瘤变大(PD)。

2.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如果治疗前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等)明显异常,经过治疗后,复查肿瘤标志物逐步下降,说明肿瘤治疗有一定效果,肿瘤负荷降低。

3.功能显像中代谢程度的变化(PET/CT检查):有研究表明通过PET/CT的功能显像,SUV值的变化也可以反应治疗效果,如果治疗后SUV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治疗有效果。

4.客观症状减轻:比如原来可以触及的肿块变小或者消失;胸腹水减少甚至消失等。

主观感受的变化:

以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为例,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或治疗结束后症状明显改善,比如停止便血,大便困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肛门坠胀感减轻,少数效果好的患者症状可以完全消失;

部分胃癌患者化疗后,可以基本恢复正常进食,上腹饱胀感明显减轻。

治疗有效果,患者的体力会逐渐恢复,感觉活动能力增强,体力恢复。

病人经过治疗,只要食欲恢复正常,体重渐渐增加。预后一般都很好。

心包炎的治疗

我11年6月在医院照顾家人四个月的时候得了肺结核,不是很严重,吃了九个月药,以后肺的抵抗力一直不好,第二年又得了肺炎,气管炎复发十个月才好,今年7月因夜间有点咳做了CT,说有慢性炎症,吃了药不咳了,深呼吸时胸痛背痛(几年来一直这样)就像气吸不透神经疼的感觉,不知是不是肺结核后遗症。

结核性心包炎和肺结核有什么区别?会不会传染?

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改善症状,解除循环障碍。

目前关于本病的治疗仍以对原发病的治疗为主。必要时可取对症治疗措施,如胸痛者可给予止痛药等。若心包积液量大者可行心包穿刺术等。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吸氧,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加强支持疗法。

2.病因治疗

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也可加用强的松,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非特异性心包炎一般对症治疗,症状较重者可考虑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化脓性心包炎除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抽脓,或通过套管针向心包腔内安置细塑料导管引流,必要时还可向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如疗效不佳,仍应尽早施行心包腔切开引流术,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则应加强透析疗法或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同时可服用消炎痛,放射损伤性心包炎可口服强的松;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以防复发。

3.解除心包填塞

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穿刺前应先做超声波检查,了解进针途径及刺入心包处的积液层厚度,穿刺部位有:①常于左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处(或在尖搏动以外1~2cm处进针),穿刺针应向内、向后推进,指向脊柱,病人取坐位;②或于胸骨剑突与左肋缘形成的角度处刺入,针尖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推进,病人取半坐位;③对疑有右侧或后侧包裹性积液者,可考虑选用右第4肋间胸骨缘处垂直刺入或于右背部第7或8肋间肩胛中线处穿刺,为避免刺入心肌,穿刺时可将心电图机的胸前导联连接在穿刺针上。在心电图示波器及心脏B超监测下穿刺,如针尖触及心室肌则ST段抬高但必须严密检查绝缘是否可靠,以免病人触电。另外,使用“有孔超声探头”,穿刺针经由探头孔刺入,在超声波监测下进行穿刺、可观察穿刺针尖在积液腔中的位置以及移动情况,使用完全可靠。

引言:现如今各式各样疑难杂症出现在了人们眼球中,许多不同的病种出现在了人们身体上,并且造成了很大影响,当遇到这些新的病累时,如果容易治的话,人们还没有太大担忧,但当这些病情很难医治,对人身体及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今天现场带大家了解一下肺结核和结核性心包炎的一些问题吧。

一、肺结核

肺结核症状有很多种,不同的人对肺结核所显现症状也是不相同的。换两班大多数感到全身的乏力,即便一直躺在床上,也会感到浑身无力,并且会伴随着身体的低烧,在睡着之后,身体也会不停的出现许多汗水,明天喉咙中会有许多痰,经常咳嗽,并且会咳出许多白色的痰,有时也会在痰中咳出许多鲜血,有人也会感到胸闷或疼痛一些症状,同时,肺结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如果身边发现肺结核症状,患者应该得到及时的隔离与救治。

二、结核性心包炎

结核性心包炎的患病者大多数为一些年轻人,其中男性居多,他的一些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部感到一些的疼痛,但是他的疼痛感并不是很很重,并且时间十分短暂,而且这也只是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清河性心包炎患者的表现大多为身体发热,但是多数为低烧患者,并且同肺结核一样,睡觉时身体会出现大多的汗,食欲也会相应减少许多,呼吸也会出现一些困难。但是与肺结核不同的是,结核性心包炎不具有传染性。

三、区别

肺结核和结核性心包炎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就比如肺结核,它的主要表现是咳嗽,并且吐痰,伴随着身体的低烧,而结核性心包炎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和胸痛,一般普通的检测检查不出结核性心包炎,通常需要做B超来检测,而且肺结核具有严重的传染性而结核性心包炎不具有传染性。